洋这边,挺适合他的。
工业基础虽然差了点,但这些南洋大亨有钱啊。
而且陈嘉庚,李孝式,这帮外国人可能还真比许多国内的人更爱国一些,甚至他生活在吉隆坡,有时候都感觉不到自己是生活在外国。
李怀霜:“也罢,那……郑先生可愿意随我暂时回国,与国内的同行业的专家,进行一些交流么?就说这飞机吧,王助先生在三年前回国,便一直在进行飞机设计,可是一直……”
郑毅打断道:“飞机制造领域,我跟王先生一定是不能比的,只是我们的思路不一样,我所设计的这个,甚至可能压根就不能叫做飞机。”
李怀霜:“您的意思是,王工程师他走错了路?”
“我……呵呵,那我实话实说?”
“您说。”
“王先生回国的时候,中、日两国在飞机制造上的差别是很小的,日本仿制的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还是波音的,王先生甚至参与了那个发动机的设计工作。”
“同样是学习美国,同样是举国之力,重视航空发展,同样是两国之间必有一战,老实说,这与当年甲午海战之前的中日海军竞赛,好像也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猜,王先生之所以放弃波音的总设计师职位回国,一定是存了要和日本人一较空军之长短,一血甲午海战之耻的心思,我一个晚辈何德何能,敢说他路走错了呢?”
李怀霜:“可是现在……”
“可是现在日本的飞机已经量产了,正在东北的上空扔炸弹呢,咱们国府的飞机呢?
王助先生是美国波音公司的总设计师,日本的航空工业是从仿制波音的发动机开始的,如今差距至此,这到底是王先生无能呢,还是……”
李怀霜:“也并不全是国府无能吧,毕竟中日两国底子不同,客观环境也确实不同……”
郑毅:“李先生您说什么呢啊,我什么时候说是国府无能了?我说的,就是工业基础不同么。”
李怀霜:“…………”
“南洋的工业基础,那比国内就更差劲了,不怕您笑话,我压根就没研制专门的航空发动机,那动力三角翼,用摩托车发动机做的,当然,也是从日本买的。”
“正经比飞机肯定比不过他们,所以莫不如干脆暂时放弃飞机赛道,反其道而行之,不追求飞的高,飞的快,飞的远,转而追求便宜,量大,好上手,老实说,我们已经没有时间慢慢做飞机了。”
“这东西,正经空战中没什么用的,但是分给陆军,尤其是马占山,东北抗日联军等部队,拿这东西打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