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长城抗战
时光之白马,转眼便踏过了1932,来到了1933年。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
整个槟城,无论是大街还是小巷,到处都是唱着大刀歌的国人。
无论是懵懂的幼童,还是白发苍苍的老翁,甚至哪怕是卖春揽客的妓女,都能哼哼这么两句。
1933年元旦,日军炮轰山海关,拉开了长城抗战的序幕。
至3月,战事已彻底白热化,古北口,南天门,喜峰口,罗文峪,冷口,界岭口,义院口等长城上的著名关口已是全面开战。
这一条历经千年的城墙,再一次的成为了国家和民族的防线,二十九军,东北军,中央军,二十万热血男儿正奏响一曲慷慨豪迈的悲歌。
历史上,大刀进行曲本是1937年的歌曲,因为郑毅的关系也提前了,也因此,郑毅甚至还有了个作曲家的身份,在当科学家,企业家之余,甚至有时候还会去电台客串歌手。
南洋与长城,虽有山海之远,又哪敢置身于世外,由越南华侨开启,全南洋在号召下开启缩食救国运动,凡商店、住家,皆需省出伙食费的20%,移做抗日救国经费,捐与宋哲元将军。
马来亚华侨作为南洋华侨之首,自然也不可能置身事外。
历史上,由陈嘉庚先生带头,共为此战筹集资金,在多伦多航空博览会上为守军购买了13架飞机。
而此方时空,这些华侨大亨自然不会再拿钱去多伦多给外国人赚,两个月都不到的功夫,便有一百多万,美金,送到了郑毅的手里。
陈嘉庚,许生理,蚁光炎等人,隔三差五的都会来槟城找他询问武器生产情况,跟他妈监工似的。
甚至这里头还有国内的钱。
而最关键的是,南洋人在此战之中不止出了钱,甚至还出了人,各地华侨自发的组成了第一支“华侨抗日军”一路北上。投身于十九路军的粤籍将领翁照的麾下,与日寇进行着血战。
而郑毅,虽然他本人分文未捐,更没跟着北上,但却也着实被搞得焦头烂额。
太快了啊!
他的兵工厂在槟城刚刚落户,完完全全的处于磨合期之中,那些从东北来的工程师既听不懂粤语也听不懂闽南话,和本地工人师傅连日常交流都成问题。
刚刚拉来的高炉,因为长期闲置而锈蚀,他也没时间修啊。
试生产都没等完成呢,咔的一下一百多万美元干进来,所有的南洋华人的目光都chua的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