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忠良家庭,其后代也大多不再学习中文了。
他的几个儿子基本上还可以勉强听说,不会读写,他的孙辈中许多连听说都是不会了的。
华人中那些不会英文的,本来就大多都是草根阶级,在二战后那个赤色风潮风起云涌的时代,本来大家的阶级矛盾就极其的尖锐,再加上上位的大多都是一些连中国话都不会说的。
那么如此一来,这些会英文的,自然在大多数的华人眼里就都成了英国人的走狗。
在90%的,不会英文的华人眼里,这些个英国人的走狗,分明就是阶级敌人,是要消灭的对象。
可问题是华人所掌握的组织度,财富,甚至是枪杆子,大多都是集中在这10%的华人手里的啊。
李孝式在历史上,那个“英国人的走狗”的称号就是这么来的。
以前大家都团结在“中国人”这杆大旗之下,他们是华人中的领袖,是侨首,可以一呼百应。
现在他们成了走狗了,底层的华人甚至想要撕了他们,分他们的家产。
为了寻求庇护,他们也只能越来越依靠英国政府,替英国政府办事。
久而久之,也就真成了走狗了。
老实说,郑毅是不反对所谓“精英民主”这个概念的。
至少在二战前的这个时间段,全世界好像还没有哪个国家是全民民主呢。
这世上好像就没有一个是先实现了全民民主,后实现致富发达的例子,
历史上来看,包括欧美国家,凡是真的做到全民民主的国家,经济,社会,都一定会开始走下坡路,无一例外。
可这个英文民主,这就有点居心叵测了。
当然,现在毕竟还是二战前,至少阶级矛盾上还远没有那么尖锐,这件事就算真的实行的话,应该也不至于大家的对立那么严重。
想了想,郑毅问:“有什么代价呢?”
拉佩克:“人口!你们华人在马来亚,人口占比太多了,我们需要你们配合,将人口降到三成以下。”
“郑博士,这对你们来说,应该也是一件好事,通过和您的沟通,我能了解到,您并不仅仅只是一位理工科的智者,在社会学领域您也有很独到的见解。”
“您应该知道,那些大量涌入的难民,在马来亚没有那么多工作机会的时候,他们对社会来说就是纯粹的负资产和社会不安定因素,他们对马来亚的经济发展没有任何的益处,对你们来说,同样没有任何益处。”郑毅闻言,却是笑了。
说来说去还是要减少华人的人数和人口占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