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槟城的人口危机
1936年,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国内,都是个大事频发的年头。
226政变不久,3月7日,德国便公然违反凡尔赛条约,进驻莱茵兰。
一东一西,两个轴心国成员开始同时对旧的世界秩序发起了挑战。
5月5日,意大利攻陷埃塞俄比亚首都,埃塞俄比亚灭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帷幕,已经在悄然拉开,只是大幕之下绝大多数的庸人,都还麻木的不觉而已。
郑毅,却是基本已经进入到备战的状态了,虽然全槟城除了他之外没人知道要打仗就是了。
时隔两个月,五月中旬左右,郑毅终于又收到了丰田的消息,丰田喜一郎和丰田利三郎公开决裂,
据说闹得极其严重,曾是最亲密的战友的两个人,纷纷登报声明与对方从此断绝关系老死不相往来。
据小道消息说,俩人的决裂几乎到了开枪互射,有你没我的地步。
当然,这在刚刚经历了二二六兵变不久,全社会都还处于动荡之中的日本来说,倒也没有太多人关注这件事。
当月,丰田集团正式分裂,丰田喜一郎要了丰田的厂房,大型设备,和库存,新成立的研发部,组建丰田汽车,没拿存款,选择了用银行贷款来建设丰田汽车造发动机。
原本丰田是制造发动机的,而且客观来说因为是新产品所以卖得并不算好,丰田喜一郎却是孤注一掷,开始贷款造汽车厂。
丰田利三郎则是带走了丰田的老技术工人,中层管理团队,大量的大小机床,以及丰田集团的所有存款,说是要另觅地皮建设新的丰田工厂,改名为丰田纺织。
自然,结果他觅啊觅啊的,就觅到槟城来了。
丰田利三郎竟是一口气带出来了两千万美金,四千张各类机床,以及足足七千名的日本员工,大半都是技工,这还不算他们的家属。
其实除了那分离出去的发动机业务之外和整个丰田都搬过来也差不多了。
虽然后世的经验来看,分出去做发动机的那个才是丰田的精华。
丰田利三郎来的时候,郑毅正在地道视察工作,只是安排了陈嘉庚先生和林绍良去迎接和安排,帮忙将他和他的员工、机器都安排好了之后才赶来和郑毅打招呼。
郑毅便请他下来,跟自己闲庭信步似的在地道里领着一大堆的随从溜达。
“都安排好了么?”
“好了,多谢郑先生您费心了啊。”
没想到的是,丰田利三郎居然还会说中文,虽然说得还带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