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先生,丰田是做纺织机的,我知道,您是世界化纤大王,然而纺织业,却终究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
日后我们合作自己开纺织厂也好,只卖机器和化纤,让别人去开纺织厂也好。”
“做纺织,终究是要人,要地的,槟城到底是土地有限,人口也有限,这……能撑得起这么大的纺织业么?”
郑毅点头道:“慢慢来嘛,我也知道,真要想大规模发展纺织业,是要动辄几万,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从业人口的,
槟城终究只是一座城而已,而且还是个岛,发展的潜力是有天板的。”
“不过你生产的纺织机也没有理由都靠槟城内部消化,槟城只织化纤等高端材料,嗯……虽然几十年之后可能反而会变成低端材料了。”
“整个南洋,包括新加坡,马六甲,吉隆坡,乃至三宝垄,万象,仰光,这些有华人的地方都可以买我们的纺织机,开我们的纺织厂么,再说我们还可以出口给美国。”
“倒也没那么容易达到生产瓶颈,待这一批槟城的城建工作都做完,大量的建筑工人没了工作干,纺织厂,倒也是一个吸纳就业的好去处啊。”
“这……好吧。”
丰田利三郎点了点头,此时他刚来,也不好急着挑刺,而且非常时期,企业能生存已是颇为不易,又何谈发展呢?
槟城的发展潜力确实是小,这不也是没有办法么。
从全世界范围内看,发展纺织业是绝大多数国家在开始工业化时候的源头,相当于是新手村副本。
当然,槟城这就比较奇怪了,上来就搞了个前油后化,这玩意八十年后都称得上是工业生产桂冠上的明珠,更别说现在了,整个是倒着来的。
而纺织业要想发展得足够好,人口潜力才是一切的基础。
目前的纺织业两个大国,日本,美国,都是人口大国,美国的人口是一亿三千多万,日本也有六千多万,要是算上朝鲜半岛和东北满洲国还会更多。
只有人口大国,才能撑得起纺织业,要知道美国和日本光是纺织业的从业人口就都是百万级的,干纺织的,比槟城现有的劳动人口都多。
而且,也只有足够大的穿衣,用布需求,才能养活得起足够大规模的纺织业。
虽说布料这东西可以出口,但海外市场往往波动较大,而且运费高昂,布料本来就不是什么贵的东西。
化纤布料现在虽然很贵,但丰田利三郎看得很清楚,这东西的价格早晚要降的,而且是越降越低。
如果槟城本身的纺织业发展不起来,那丰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