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真的是无所谓的。
之所以很多时候表现得特别纠结,是因为历史上各个国家在民族独立的时候,大多都带着一点打土豪分田地的味儿,
比如印尼,独立之后第一时间就宣布英资和荷资的所有油田一律收归国有,把壳牌石油都给坑吐血了。
这也是历史上马来西亚独立那么费劲的原因,因为马来西亚的独立运动一直都是马x推进的,他们都把独立之后英国人和英国企业统统不得好死给写在脸上了。
而郑毅,如今对英国人来说已经是极其合适的一个托管对象了。
其一,是郑毅有点石成金之能,诺大的一个马来亚此前都连着赔了多少年的钱了,一点财政收入都没有,
郑毅却是包哪哪发财,把槟城,仰光,这两个原本都是纯海港的海港城市,都给变成工业城市了。
虽说郑毅搞了外汇宽松,免税等政策,导致这些企业也没交多少税,财政收入更是丝毫没进殖民局的腰包。
但发展工业本身就有巨大的带动作用,郑毅本来就是跟英国企业合作得最多,实际上他对英国社会的带动作用是很大的,况且他自己赚得都是小头,以壳牌为代表的英资跨国企业才是大头。
再说殖民局的公账上虽然没收到什么税收,但至少马来殖民局的上上下下哪个没被他给喂饱。
其二,是郑毅本身就已经成了气候了,他们就是不甩给郑毅,其实也并不影响郑毅在马来半岛,乃至整个南洋地区挥洒自己的影响力。
你不搞给他,也不耽误他养兵,囤枪啊。
以前他们英国人提防华人,是害怕华人翻身做主,动摇他们殖民局的统治。
现在。
这不已经都动摇得差不多了么,那还有啥好防的。
再防下去,跟郑毅防出摩擦出来,那对谁都不好,莫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大家也能保持一个良好关系。
其三,那就是因为殖民局和英国政府都真的穷了。
一战之后英国的国力大损,面对日本明晃晃的挑衅,英国已经无力凭自己来维护旧秩序了。
帝国的那点财政和资源,肯定是要优先投入中东的,正好这郑毅有钱,又有名望,华人群体在南洋的实力也是有的。
那就你行你上呗。
大家军事分包么,英国至少在二战之前始终都保持着极强的实用主义的做事风格的。
他们也不怕郑毅制不住,毕竟郑毅是没有海军和海上力量的,从此以后郑毅管陆上,他们英国人管海上,互相都有个制衡,谁也别把谁踢开,大家都有掀桌子的能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