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绩出来。
那结果当然就是打不出来么。
阿南德是纯属瞎猫碰上死耗子了么。
而且客观来说,这批华人的装备虽然更好,但打起来是远没有阿南德他们猛的。
陶钧手上现在有五万人。
然而陶钧的这五万人大多并不都是全职士兵,而都是槟城的华人轮值的,数量虽然多,但军事素养其实是相对稍微差上些的,毕竟都是要上班的。
真正全职,拥有较为专业,可以野战技能的将士也就一个加强旅,不是不想多弄一些,但华人军训得多,真愿意全职去做士兵的,真的少。
毕竟,华人在槟城不愁找工作的,而且要说家国情怀的话,很多人可能还是没拿槟城当家。
更多的人可能是并不认为槟城需要被保护,郑先生所说的日本人会打过来的事情他们并不如何相信。
就算相信了,其实也不用当兵。
大家都做过军训,枪法也都挺不错的,男人中持枪率已经超过40%了,日本人真打进来,依托城市地形再打他们也不晚么。
郑毅在建设槟城之初,可能是由于他本人性格过于求稳的原因,一直采取的都是底线思维,建军的时候先想的是巷战,然后才想到岸防,刚刚开始琢磨野战。
导致槟城其实拥有极强的巷战能力,现在发展野战能力的时候就明显有些乏力了。
那些真的有想法想要当兵,主动去打鬼子的,早就已经跟何世礼走了。
至少在槟城华人看来,去北大年,帮着马来人打日本人,泰国人,图啥啊?
图钱,那我不如打工,至少不用卖命。
图来劲,那我回国多好啊。
这就导致华人在数量上虽然不少,但是大多数,都是巷战有余,阵地战防守也还凑活,但要他们主动进攻,去北大年跟日本人拼命,表现得就确实是有点差强人意了。
至少远比不上阿南德。
防御作战,陶钧跟日军打出来的交换比居然差不多是一比一。
急的他甚至还要跟陇耀借人,借缅甸军团来用。
跟国内抗战相比其实已经是挺好的了,郑毅都觉得挺满意了,但是阿南德的珠玉在前,陶钧却为此总是忍不住有些生闷气。
甚至郑毅还得主动劝解他:“已经很好了,鬼子上的毕竟也都是陆军精锐,莫说大家都是义务兵,是征兵制必然不如募兵制这个基本事实。”
“大家实际上是第一次上战场啊,确实都是新兵蛋子么。而鬼子是在中日战场上身经百战,经验丰富,早在侵华之前就已经有多年训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