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日本这时候因为各种独走的缘故,他们跟法国还确实是开战了。
弄得日军也是有理说不出,也没法责怪人家,却是不得不追随着德国的脚步去走的。
不管怎么说,法国没了,对日本来说肯定是一件好事。
趁着整个法国一片混乱之际,日本自然不可能客气,趁机掠下了全部的法属印度,将其尽数收入囊中。
而郑毅,也如约的收到了一份秘密的入盟合同,合同方,南洋拓殖公司,还要与郑毅交叉持股,并秘密加入南盟。
名下资产包括两处油井,一个金矿,一个超大规模的铜矿,以及煤矿若干,铁矿若干,就不怎么值钱了,全部折算成股,而后秘密加入南盟,竟只要1%的股份。
而且还给郑毅本人三成干股。
当然,郑毅很清楚的知道这所谓的合同现在屁用也没有,日军战败撤离之前,跟他一毛钱的关系也不会有,南洋拓殖公司更不可能承认这份文件的存在,文件本身的效力几乎为零。
自然的,随着这边的单开,并且过程还算顺利,远东的宗巴音战事也因此而告一段落。
陆军和海军同时在搞事,内阁那边但凡是还有哪怕三岁的智商,也知道至少要停下一头。
毛子多少还是有点猛的,确实是不太好干,而且区区一个油田而已,收益和付出太不成正比了。
法属印度也有石油啊,还有大米呢,怎么看,这边也比外蒙那嘎达更富裕得多。打起来好像也更轻松。
至此,日本也算是定下了海军发展为主,暂时搁置对中战事,全面经略东南亚的战略国策。
而这一段时间,其国内的内阁换的,就跟崇祯内阁似的,走马灯一样的换啊。
包括米内在内,裕仁一直想要任命一套能明白事儿的,亲英美的内阁,真的是大力的扶持国内的亲英美派了。
可惜,亲欧美的内阁大臣根本就压不住事儿。
日本这个国家的政治传统可有意思了,对天皇那是又尊重又不尊重的。
你让他们反对天皇吧,那是万万不敢,甚至都没人敢说裕仁的坏话,对裕仁似乎是真的还挺忠心的。
然而他们对裕仁有意组建的内阁却丝毫也不惯着,军部独走,中下层的军官独走,打得就是内阁,亲美派,最好的结局也是迫于压力不得不下台滚蛋。
可你说他们难道不知道这些内阁的意思其实就是裕仁本人的意思?
这种奇葩的政治习惯,文化习俗,反正作为中国人的郑毅是有点难以理解的。
事实上这个时候,整个日本的内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