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震撼多了。
北大年那边的战场上,南盟虽然有一定的火力优势,但毕竟缺少坦克等重装备,而且空军出动的也不多。
而且日军还是进攻一方,他们的南盟军队更多是在依靠地利,最关键的是日军似乎也没有急攻,也就是没打急眼,大家都是互相远距离的开枪,放炮,平均下来一天也死不了多少人,打成了消耗战。
看起来没有那么壮烈,也体现不出日军的强悍之处来,看起来自然也没这么震撼。
当然,放完这些苏日战争的视频和照片资料,北大年那边的资料紧接着也是要放的。
只不过放资料的时候更多的是以学习为主,比如战壕要如何挖啊,枪要如何架啊,炮要怎么开啊,阵型要如何排列啊,这种。
类似的影片放得多了,槟城的气氛自然也跟着变得很是压抑,因为大多数人心里其实都是有数的。
真到了战场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那个勇气拿着瓶燃烧弹就钻坦克,更别说人肉炸弹了。
论火力,南盟至少在人数相当的情况下是不输日军的,保守估计,槟城,玻璃州,吉打州三个地方,再加上北大年能拿得出来的军队,差不多是可以相当于鬼子两到三个师团的。
若是再算上仰光的兵力,其实也相当于是一个集团军了。
然而论训练强度,纪律性,乃至于最基本的勇气,他们恐怕还真的差着点意思。
越是幸福的人,敢死的成本就会越高。
很大程度上槟城就是因为过得太好了,至少这种敢死攻击上,只怕是真没几个人愿意干。
而且实话实说,郑毅也不可能让他们干。
抚恤金他都赔不起。
一个地方越是富裕,用兵的成本就会越高,人命的价值就会越高,这也是古今中外的共同的天理。
南盟要打仗当然也不可能学日本,有钱人自然有有钱人的打发,少而精的轻步兵自然也会有少而精的轻步兵用法,宣传么,这其实就是给百姓们上强度用的。
事实上日本的敢死冲锋也是玩不长的,日军也远没有他们表现出来的这么勇猛,苏日战场刚开的时候朱大帅也好,郑毅也好,那些现场拍照的记者也好,都被这战法给震撼得不轻。
但时间稍微长了一点之后,日军其实也就原形毕露了。
那些拿莫洛托夫鸡尾酒的,绝大多数都不是为了胜利而勇于牺牲自己的勇敢者,恰恰相反,他们中的大多数反而都是军队中备受霸凌的受气包,亦或者是刚刚入伍不久的新兵蛋子。
在外蒙战场上,新来的士兵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