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不能用俘虏来当码头工人吧?
最后,是总不能用宝贵的帝国男人来当码头工人吧?
不夸张的说,帝国男人现在真挺宝贵的,但凡是没点啥正事儿的,几乎都给动员了。。
爪哇人或者是马来人?
码头工人也是工人,真不是什么人都能上来就干的,真用了爪哇人或者印尼人,效率会大幅度的下降。
况且,人家马来人和印尼人,偷偷的也藏枪啊!
那这些码头工人拿到了手枪之后人家藏起来,你也不知道,你还得用人家干活,人家抽冷子给你一枪,谁也受不了,但又偏偏无可奈何。
大规模的镇压过两次,都演变成了码头工人的大暴动,日军也是无可奈何,只得陷入高强度监工,但监工隔三差五被杀,日军抓捕凶手时往往扩大打击面的泄愤,引起工人不满,更多的监工被杀的恶性循环。
其二,就是利用这种水摩托,动力三角翼,以及带着钨钢穿甲弹头的火箭筒,通过游骑兵的方式,来打击停靠在船坞里的日本船了。
不执着于打击军舰,普通商船也打。
这种小摩托,反而很容易打得到吃水线。
大多数的时候,一艘大船,是不可能这么一炮就给干沉的,可问题是新加坡现在没有修船厂啊。
以前本来是有的,但这不是开战之前被郑毅给挪到槟城去了么。
况且日军虽然也在竭力修复,那么问题又来了,那些有一定技术修船的工人,也是华人。
尝试从日本弄些船匠过来吧……这些船匠都是手枪侠的优先下手对象。
一来二去的,整个新加坡就完全失去了修船的能力。
因为完全没有办法修船,所以往往船只的小伤,也会变成大伤,大伤,就很容易拖成重伤,重伤,那就很容易给拖得报废了。
星洲义勇军现在也都会打了,要么是打螺旋桨,要么打吃水线,要么是打发动机,甚至可能还会打油箱。
充分发挥其本地人的特性。
当然了,槟城的轰炸机编队基本上每天都会来打卡。
这些手段能不能将新加坡的日军给赶出去?
可以说是几乎没有这个可能的。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太特殊了,日军就是付出再大的伤亡也不可能放弃新加坡的,甚至这就是日军南方军团作战部的陆军指挥总部所在,就连海军,也在这里有足足两个舰队的驻扎。
这地方,经济意义不提,军事意义上来说绝对称得上是整个南洋的核心,所谓兵家必争之地也不过如此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