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要担心消化不良,以及被印度人鸠占鹊巢而已。
三赢。
完美。
当然,那毕竟是印~度~
鬼知道独立之后会不会朝令夕改,出尔反尔。
正常人很难理解印度人的脑回路的,所以他也猜不出来大家在未来的合作中会闹出怎么样的幺蛾子来,但反正是一定会有。
事儿是肯定是好事儿的,可这些都是印度独立之后的事儿了,暂时,他们印度这不是还没独立呢么。
所以蒙大帅招待归招待,正事儿上却始终在装糊涂。
好歹他也是个印度总督啊。
不要面子的么?
郑毅是本想跟他商讨商讨,看看英国人在加尔各答的这些产业,到底价值几何,又到底哪些是可以完整保留,哪些是会部分保留,哪些大概率会留不住的。
如果可以的话,在印度独立之前,现在就让加尔各答开始使用南币而不是英镑、卢比,无疑是更合适的,这样等印度正式独立了之后就可以有一定的惯性,借此大势,这一大政的推行就会顺畅得多。
只可惜,盟大帅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接郑毅的话茬,聊得全是一些大而空的东西。
实在不行了就骂日本,一块回忆在抗战过程中的峥嵘岁月。
这就是他们这些选举模式下政客做事的局限了,尤其是这个蒙大帅还是军人出身,是需要维护自己的强硬形象的。
也算是小蝴蝶的翅膀吧,历史上的蒙大帅是1947年才出任印度总督的,那个时候工党已经决定放弃印度了,蒙大帅来印度就是个办事儿的。
而此时,还是1945年年底,工党也还并没有从最高层面上决意放弃印度。
虽然明知道印度这殖民地可能守不住了,但是政客么,还是民选政客,只会竭尽所能的展现自己的强势,极尽可能的将统治延长一点是一点。
尽管有时候这所谓的强势,在真正的明眼人眼里纯纯的就是皇帝的新衣,可他们本来也不是表演给明眼人看的啊。
群众当然不是傻子,但大多数普通民众连生活都已经竭尽心力了,谁还有多大功夫去关心政治,更何况,还是万里之遥以外的印度的政治。
民选么,真实的政绩远没有吹牛逼来得重要。
作为二战之中表现尚可的英国海军元帅,你说他对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真就一点兴趣都没有么?
如果能延续到和下一任政客交接,那就是天下大吉了,什么利益不利益的跟他又有什么关系,至少远没有他吹牛逼重要。
郑毅毕竟已经卷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