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是杯水车薪,然而所有被郑毅入股的企业,却是最起码的重新拥有了活力。
这些企业有了一笔钱之后基本都会第一时间给工人们发了工资,工人们也终于踏实了一点,并开始准备搬家的事宜。
南盟的大小企业主,也都在郑毅这边的大头谈完了之后蜂拥一样的涌了过来。
郑毅吃大鱼,其他人吃小鱼,所有人都在兴奋的啃食着日本这条半死不活的僵鱼,尤其是那些槟城日侨,无一不是吃得满嘴流油,却是大多都比郑毅狠多了。
而且李孝武等人也带着南盟大量的华人企业主来了之后也并不只是趁机购买日本企业,而是干脆搞起了大招聘运动。
日本战前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明治维新以来所普及的基础教育,全日本的文盲率是0%,充裕的高中以上人才,遍地都是的各种专科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基础技术工人,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一直以来深受技工不够之苦的南洋企业主面对这么优秀的技工全都挑了眼了,甭管是不是有那么大的缺口,是不是要吃撑,反正是只要人合适,不管有没有合适的岗位都要抢着先签下来。中专生,大专生,这在南洋都称得上是宝贝了,而在这个时候的日本,你给顿饱饭他们就能跟你走。
甚至很多人都主动找到郑毅,让郑毅放开对军队人才的招募,毕竟日本军队内部人才也有不少,陆军中有大量的机修工,司机,都是南盟需要的技术人才。
海军就更是了,日本海军几乎清一色的高学历,每个都是人才,新加坡要发展造船业和航运业,甚至将来要自己发展海军的话,这些有经验的水手都是宝贵财富啊。
飞行大队就更是了,南盟虽然不缺飞行员,但日本的飞行员同样也各个都是人才,大部分都是大学学历,谁会嫌人才多呢?
南洋的底子太薄了,上层技术方面因为郑毅的缘故倒是也算了得,有些特定的技术甚至是世界一流,但真正中坚的部分差得就实在是太远了。
只不过麦大帅打算将审判日放到裕仁生日的这一天,郑毅对此也是赞成的。
这要是不等审判就大量的从日本军队中招募人才,那会不会有人因此而逃脱审判?
虽然就算是搞审判,大部分受审的肯定还是那些军官,跟普通中层,基层士兵关系不会太大。
但就这么放过那些前线军人进行招募,郑毅还是会觉得有些,过于便宜他们了。
南盟内部对此的意见也很大,就算郑毅自己放得下,他也得考虑民意啊,南洋目前的主流思想是能接受区分普通日本平民和日本军国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