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却是同样摆满了其他来自于中国的奇珍异宝。
战果时代的“金银错狩猎纹铜镜”,商代的“双羊尊”,唐梁令瓒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宋徽宗的《四季图》,宋李公麟的《维摩天女像》,宋李迪的《红白芙蓉图》,佛教珍宝《十六罗汉图》《开宝大藏经》,北宋的汝窑,南宋的官窑,等等等等,明清时代的普通官窑器皿书画甚至都没有资格在郑毅的办公室出现。
全都是日本各大博物馆中的镇馆之宝,现在则全都归了郑毅。
几个大型的博物馆内,陈列的中国文物总数超过了10万件,郑毅是一定都要带走的。
都说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从英国博物馆出来,可是大英博物馆如果要和东京帝国博物馆相比,算个屁啊!
日本人不但抢的比英国人多,而且客观来说,日本人也比英国人识货啊。
尤其是字画类作品,日本人保存的要比英国人好太多了。
这些都还是让吉田给他送来的,也即是所谓的传承有序的,在各大博物馆中公然展出的东西,大多都是侵华战争之前,在清末和民国军阀混战期间通过各种手段,按日本人的说法是合法流入日本的东西。
至于侵华战争之后,那日本掠夺的文物就已经没数了,仅日本人自己统计就超过了360万件。
中国文物在海外保有量最多的国家一定是日本,甚至其他的所有外国加一块也比不上日本的一个零头的。
说话间,赵春树却是到了,没等进门,就大声地嚷嚷:“郑爷,这段时间俺们收上来的中国古董都给您装船了,嘿嘿,共装了四十几万箱,俺们也不知道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好家伙,装了足足三艘货轮呢啊。”
“还他妈有人说这东西是传家宝,我传家他大爷,当场就让我给宰了,男人卖给煤矿去挖煤,女人统统卖去叙利亚,嘿嘿,啊?哦~,郑爷办公室里有客人啊,那我待会儿再来。”
郑毅:“…………”
吉田:“…………”
吉田是外交系统出身,在侵华战争之前就曾做过沈阳,上海,天津,济南等多地的外交官员,是地道的中国通,那普通话说的比赵春树本人都标准。
根本不存在听不懂中文的问题。
甚至丫曾在天津使馆做过领事,连赵春树的天津话他都听得门清毫不费力。
可能这赵春树这话,也就是故意说给吉田听的吧。
但反正郑毅听了之后是真挺尴尬的。
“咳咳,额……那什么,吉田啊,我就要走了,南盟那边的事情太多,还等着我去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