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十个亿,就是为了让槟城成为那个世界第三,甚至是取代伦敦,与纽约分割东西两个半球。”
“更何况这一百个亿,都会用来购买我们南盟生产的机械设备,种子,化肥,乃至于施工也都会找我们,一百亿出去,轻轻松松,赚回来四五十个亿总是有的。”
“新加坡现在初建,农业机械和农用车辆将是未来我们的重中之重,眼下国际环境就是如此,我们往美国卖,我们从日本弄回来的农机农车,真的比得上美国的卡得彼勒么?”
“只能是先做咱们自己的生意啊,有市场,有应用场景,三菱,丰田,川崎,这几家我好不容易从日本捡来的这些工厂才能有销路,有销路才能有活路,有售出的产品,产品才能在不断的使用和反馈中升级换代。”
“直至有一天,我们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品牌,拿得出优秀的产品去占领世界其他地方的市场,和卡得彼勒展开堂堂正正的竞争,这才是商道。”
“如果连马来人都不用我们的东西,新加坡生产出来的,目前质量上完全无法和卡得彼勒相比的工程机械,农用机械,到时候生产出来卖给谁去?”
这世上没有一出来就完善成熟的工业制成品,南盟以前说白了还是缺乏工业制造能力,生产的都要么是一些小巧取巧的东西,塑料、化纤一样的这种材料而已。
任何的工业制成品,如果不是全世界独一份的独门生意,从来都必须是要先让自己人使用,认可,改进,成熟和完善了之后才能去征战国际市场,打响品牌的知名度,进而去赚取品牌溢价。
这是个不能跳跃的步骤。
没听说有哪个工业制成品是墙外开墙内香,先让外国人用,用得好了才杀回国内的。
这也是下村经济学的基本论调:即唯有内需坚挺,才能创立品牌,实现工业升级,只有优秀的品牌,才能在海外赚取更多的溢价,通过更多的溢价,拉动更多的内需,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没有内需的工业国永远都只能被锁在“廉价工业品替代”的怪圈里,永远也无法成为发达国家。
在郑毅看来,这个所谓的内需,当然不能只是他们华人。
南洋的华人人口一共就只有七百万左右,哪来的内需呢?那肯定是要逐渐去扩大“自己人”的范围的。
一百个亿砸下去虽然多,但这个钱在郑毅看来,就是为了让那些马来人变成自己人的,况且那又不是真的在送钱,要么是贷款要么是买地的钱,都是能看得到回头的。
钱绮雯当然也不是不懂事的女人,见郑毅有些不悦,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