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不难呢?他们现在有订单么?工厂的战后恢复,恢复了多少?不是同样在等贷款,在高负债运行么?”
“只有卡特彼勒,现在是有余力去搞生产的,然而一来我们这里距离美国还远,二来卡特彼勒还是擅长大型器械和大型工程车辆,适用于大矿场,大农场,大平原,并不适用于东南亚的地形,矿区,和农业情况。”
“最重要的是,卡特彼勒在二战时全面转型生产了坦克和军用卡车,比如我们的喀秋莎的车载底盘就是卡特彼勒的,毋庸置疑,他们是二战是优秀的军工服务提供商。”
“然而正所谓积重难返,船小好调头,民用转军用,往往是政府一句话的事儿,说白了那是靠着爱国情感在支撑,也是靠着政府的不限量印钱。”
“然而现在一切恢复正轨,军工去转回民用,真的能说掉头就掉头的么?不可能的,据我了解,卡得彼勒现在最大的成果也就是将原本的坦克生产线给改回了拖拉机生产线而已,其他的生产线都改得磨磨唧唧的。”
战争的时候,一咬牙就转了产了,赚钱也好赔钱也好,从老板到工人谁都没想那么多,美国这个国家的人民也是有爱国热情的。
但是战争结束了,自然也是要亲兄弟明算账,政府该给补贴给补贴,该给利润给利润,用不着那么多军用产线,转民用的时候当然要给钱。
不能让俺们这些爱国资本家流血又流泪吧。
事实上卡得彼勒这个公司现在恐怕也没什么钱了,战争期间人家确确实实是把家底儿全砸进来了,生产坦克哪有多少利润啊,能维持运转就不错了,这都是为国生产坦克,是爱国行为。
这个年代的美国人爱国也是不赚钱的。
“咱们南盟就不同了,有能力生产农用机械和工程车辆的,川崎,三菱,久保田,战时都是给日本人生产坦克的,日本是战败国,相比于美国,他们是没有任何利润要求的。”
“我们出了钱入了股,让他们直接从日本本土将工厂搬迁到新加坡,正好可以将战时的生产线全部换掉,改为民用,至于企业本身赚不赚钱,亏本多少,原本股东,工人的利益,统统都可以不管,谁让他们是战败国呢?这是战败的代价。”
“我们如果能先一步的将我们的农机,和工程机械盘活,成熟,出口,就能更快的去抢占市场,让我们的产品先占据东南亚,再占据,印度,再占据澳大利亚,新西兰,进一步甚至可能卖去非洲,拉美。”
“只要我们的产品先卖进去,用我们的标准来制定标准,通过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发展我们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