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那更何况是离着他更要远得多的法属殖民地呢?
对于郑毅来说,法属殖民地,只要让他占住几个据点,能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够在这边倾销工业品,他就已经很是心满意足了,他对管理当地土著没有任何的兴趣。
要知道法属殖民地和英国殖民地是完全不同的治理模式,英国对殖民地的治理和管理都是很粗放的,其实颇有些类似于周天子和诸侯国的关系。
只要殖民地能给我每年都上朝贡,殖民地本身的事情我无所谓,也和我无关。
因此,英国的殖民地,往往在独立之前,当地的土著势力就不会太小,而且不管高效低效,内部都有自己的治理体系。
马来亚这边有九大苏丹,城市里的华人有现成的私会党,乡党会,势力本身是不小的。
所以历史上英属殖民地在独立之后,郑毅只需要搞定这些成体系的土著就行了,也用不着他亲自去治理,管理。
法国就不同了,它对殖民地的管理就有点类似于郡县制了,并不满足于所谓的间接管理,而是要尽可能的进行直接管理,是要从巴黎委派官员的。
至于各地殖民地的土著势力,法国人通常是要将其法国化,乃至于斩草除根的。
这其实也是法国殖民扩张的速度远慢于英国人的理由,法国人每占领一个地方,没个二三十年的武装镇压,这地方都消停不下来。
没个五六十十年的耕耘管理,这地方都未必能给法国创造什么正向价值,搞不好还得从巴黎反向补贴殖民地。
但是只要法国对一处殖民地建立统治,往往其统治根基要比英国人深厚得多。
华人虽说是遍布了整个东南亚,但是英属殖民地的华人中不乏有一定能量的大亨,洪门,华记等私会党的势力也并不小,基本在英国人走了之后迅速的就能控制殖民地的经济命脉。
但是在法属殖民地,那就基本上一个华人大亨也没有了。
各行各业,不管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法属殖民地的秩序都是法国人控制的。
事实上截止至郑毅穿越之前,基本上所有的原英属殖民地都已经跟英国人没什么关系了,甚至还都以当过英国殖民地为耻。
但是原本的那些法属殖民地,却依然大多数都被法国深深的控制着它的方方面面,很多压根就是名义独立,实际上和殖民地没有任何区别。
历史经验来看,至少在东南亚这边,一旦法国的势力抽身,殖民地各地立刻就会因为权力真空而陷入混乱,连基本的社会秩序都无法搞定。
简单来说就是: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