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的都是“去暹罗化”运动,并结合法语,创造了所谓的老挝语。
基本就是往泰语里加一些法国词汇,加上一些方言口音的差别。
所以这地方就出现了顶层亲法,底层亲泰的格局,法国人就给亲法派武装和当地苗族武装提供武器,大搞民族对立和民族细分,将暹罗人的主力完全拖延在了这里。
北线的战事就这样停了下来,法国人主要打南线。
因为法军的防备完善,就南盟那个尚未成形形成战斗力的海军就别指望抢滩登陆这种事了,在湄公河下游地区与法军交手之后卫总立刻就意识到这么打不行,立刻就安排军队转进打西港。
也就是高人的地盘,也即是历史上后来的柬埔寨。
这地方属于暹罗湾,南盟和暹罗的补给都好送,法国是租用的美国军舰,也不敢用海军封锁暹罗湾,这地方毕竟已经快到了南盟正儿八经的地盘了。
然而现在已经五月了,雨季随时会来,柬埔寨的雨季本来就比越南更狠,谁能在雨季之前占据更多的城市,谁就能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占据更多的便宜。
东南亚地区的雨季,和国内的雨季完全就是两个概念,这雨一下,在几乎没什么基建的山林地区基本就是寸步难行。
尽管明明知道这边的战场已经不决定胜负了,但卫总还是决定要在雨季到来之前,彻底拿下金边,进而控制湄公河平原的整个上游平原。
法国人自然又派了精锐来打。
以胡先生为首的土著武装也在这里打,因为越x的前身是印度支那共,是没有民族概念和国家概念的,分裂成了柬x和越x,实际上也都是一家。
“帝国主义交火的地方,他们正在浑水摸鱼”。
说白了就是通过各种游击战破坏公路和法军辎重,顺便在广大农村地区发展自己的根据地。
暹罗的军队也在这里,虽然因为走的都是山路的原因几乎没有重武器运过来,都是轻步兵,暹罗军的精锐主力也不在这边。
但是这一批暹罗军是泰南的暹罗军,也就是都是马来人,这些人在战后是要脱离暹罗,并入大马来亚的,所以打起来之后自然很快就也有了自己的利益诉求。
马来亚本来就是联邦制,地方权力极大,当地的政治领袖都已经跃跃欲试了,自然也想要趁着这些高人还没有建立自己的国家之前,咬一块肉下来。
柬埔寨本身也有哈国王所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只是在历史上并没有诉诸武力,而是颇有些类似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同时去美国等西方国家寻求所谓的国际支持一块在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