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类似于国内的昆明,四季如春,又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天灾,一年两熟,三熟,山林湖海,应有尽有,鲜不用特意打理自己就能生长。”
“马来亚一直以来最头疼的问题就是粮食不够吃,现在是战后大生产阶段,就连欧洲那边今年也有饥荒,只要手里有粮,根本就不愁卖。”
“河内这边,很适合开展以粮食为主的港口贸易,开展粮食加工业,辐射整个红河平原,可以组织附近区域的京族人口进行基建建设,南洋银行可以出这笔钱。”
“新加坡那边,我听说丰田,日产,日立等从日本买回来的工厂,都已经购买了各自的农机,不过目前的产能,都是优先供应马来人的。”
“回去后我跟丰田喜一郎说一下,未来的两到三年之内,给河内这边留出名额,让他们在这边都招募一些经销商,每个月都拿出至少三分之一的农用机械,车辆,强制在河内进行销售。”
“不管是从广西,云南那边过来的真正自己人,还是红河平原这边的京族人口,购买农用机械时都可以直接跟银行做低息贷款,我让雯姐在一个月之内,把河内银行就给开起来。”
郑毅也是想到什么说什么,这其实就是当领导的好处。
事实上南盟现在有自己专门的经济研究所,下村治已经开始带着人在河内地区进行专门的经济考察了。
具体这地方该怎么发展,如何发展,区位优势是什么,都有哪些建议,这本应该是经济研究所的活儿,正常来说肯定会出具一些报告之类的,而且是先给钱绮雯,陈嘉庚等人看了,讨论了,最后将汇总好的意见给郑毅看。
只不过考察工作么,想到什么顺手就说什么了,参考经济报告去下达指示,又哪会有根据下达的指示去写报告爽呢?郑毅到底也都不是瞎指挥么。
这其实很不好,如果郑毅不是穿越者的话这其实已经是典型的独断,甚至是独裁思维了,事实上这也普遍是东亚这边统治者要面临的很大的一个障碍。
夸张的说,日本的池田,韩国的朴卡卡,全小将,乃至历史上新加坡的李律师,之所以能够拥有一定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真的会听专家的话,而且能够分得清哪些专家是真专家,哪些是欧美复读机。
说白了,南盟目前为止还是不够正规化,郑毅这人说实在的也真不算是什么明君圣主,很多东西其实还是需要学习和培养。
说到底南盟走出槟城是抗战结束之后的事,总共也就两年的时间而已,他也需要适应,甚至是学会到底如何当一个真正的政治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