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槟城,而且战争期间有着大量的记者兵的缘故,也导致这一行的人才储备十分的充足。
自从黎莉莉接手之后,无论是西方式的歌剧,戏剧,还是传统曲艺,白话,都有着非常不错的发展,尤其是粤剧,剧院更是开得到处都是。
电影当然也是很重要的,最近这段时间,槟城那边倒是也拍摄出了不少的好电影,郑毅还是比较喜欢看的,不过大多都是一些描述“乱世儿女情”的爱情电影,还有些类似于传记类的英雄电影,都没什么大场面。
而且虽然发展蓬勃,但大多数的电影还是都不赚钱的,时代还是太早了一些,无论内部还是外部,都太不成熟了。
说白了,市场太小,投资稍微大一点,这电影就是宣传片,需要南盟政府投钱补贴。
南盟虽然有钱,但其实还真挺紧张的,钱绮雯为了省钱,连郑毅都敢怼,他有时候得多了,那娘们泼辣起来甚至都敢骂他。
她本来就瞅黎莉莉不爽,黎莉莉想从钱绮雯手里扣钱,那还不比登天还难啊。
什么样的影片投资又少,又有人看,能够收回成本呢?
嗯……
正所谓人性相通。
这个年代的电影院普遍规模也都比较小,有些类似于录像厅。
至于杂志和图书。
这个时代的华人,还是不识字的多些,即使是日侨,在一个这样的时代,对于一些知识类读物感兴趣的也不多,毕竟每个人都在超负荷工作,而忙碌的人是很难有心思再看书了的。
郑毅对南盟自己的城市管得严,至少几个主要以华人为主的城市管理是很严的,华人女性中,现在应该是只有暗娼没有明娼,甚至连暗娼也已经很少了。
毕竟马来亚的日本的小姐姐都是很香的,泰族的和京族的,乃至欧洲的也都有不少,华人小姐姐一般已经没有太直接的了,至多是绿茶婊,福利姬这种模式的。
然后自然就有大量的南盟“摄影师”们,跑到日本这边来创业,拍电影或者照片之类的了么,而且日本这边的产业还是带着美国人一块玩的,杂志在美国同步发行。
冷知识:即使是欧洲地区,放开类似读物也都已经是60年代以后的事儿了。
而那些没有完成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则根本也没有这方面的土壤,连基本的营商环境都没有。
那不就只有日本了么。
类似的东西原本是先从西方社会开始兴起的,日本人实际上是到了7、80年代之后才逐渐走向下流的。
只不过4、50年代,这国家又确实是因为有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