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
时代不同,许多事情的角度也要有所改变。
罗保国不是科研人员出身,可毕竟在东风化肥厂当了多年的一把手。
边干边学,属于半技术人员。
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变得异常重要。
透过四三方案,罗保国清晰地看到夏国和外国存在的巨大的技术差距。
技术不达标,哪怕准备得再多,最后也是白忙一场。
从五十年代到前两年,有关部门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提高化肥产量和生产技术。
可是二十多年过去了,想法依旧只是想法。
若非四三方案的43亿外汇资金,不会有东风化肥厂现在的大好局面。
同样的道理。
企业想要发展,必须有大量的先进技术和懂技术的人员。
村集体想要进一步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科学技术。
陆远一言不发聆听着罗保国的谆谆教诲。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一直被陆远奉为圭臬。
任何一件与科技有关的工作,都离不开知识分子的帮助。
陆家庄一千多口人,上过学的一半都不到。
念过初中的村里人,两只手能数得出来。
至于生活在陆家庄外围的三十多知青……
有文化,也有眼界,只是心思全都不在农村。
为了让他们安心留在知青点,陆远一次又一次地给这些知青做工作。
苦口婆心地安抚众饶情绪,结果只能解一时的燃眉之急。
人才问题,确实需要提升日程了。
罗保国拍了拍陆远的肩膀,语重心长地道:“我再送你一句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一步一步地来,走一步看两步,甚至是三步四步。”
因地制宜,发挥一切能够为己所用的优势资源,这不单是陆远的一家的打算,也是上面一直在宣传贯彻的精神。
罗保国很清楚,陆远急于建设家乡的山山水水。
更清楚他想在村长的位置上干出一番成绩。
可是考虑得越多,越容易忙中出错。
哪怕塌下来,也要一点一点地补回去。
陆远笑道:“罗书记既然这么关心我们村的生产工作,要不,再给我们村批几千斤的化肥。”
“几千斤!你还真敢张这个口……”
罗保国吹胡子瞪眼。
东风厂拥有生产高级化肥的能力,下面各个公社都跟红眼狼似的。
不是打来电话就是派人联系化肥厂。
罗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