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8年运往马尼拉的货物总价值是20万比索,其中丝织品就占到19万比索。
1620年前后,荷兰为了打击西班牙人的海外殖民势力,不断派出武装舰船围攻马尼拉,并在大明海域拦截前往马尼拉的商船,使得华商到马尼拉的数量大大减少了。
而此时,葡萄牙人则适时冒了出来,积极组织大量船只,满载大明所产货物,纷纷驶往马尼拉。
随着贸易的发展,澳葡在马尼拉占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有西班牙殖民官员声称,“与中国的贸易正在萎缩,而填补空白的则主要是葡萄牙人”。
在某些年份,因为荷兰人的作祟,导致马尼拉缺乏大帆船贸易所必需的货物丝绸,甚至还出现了没有澳葡就没有大明货物的严重情况。
于是,大量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了澳葡的腰包。
澳门与马尼拉的商业航行利润很高。
葡萄牙商人在往返马尼拉一趟的利润通常高达100%,一艘载货量不足百吨的单桅帆船,就可以获得约3-5万比索的利润,使得葡澳从中获利甚巨。
在数十年前,眼红于西班牙人利润丰厚的跨太平洋贸易,葡萄牙人也曾跃跃欲试想要分润一二。
1590年,澳葡就派出一艘满载六百吨的商船偷摸前往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港。
不幸的是,这艘船被墨西哥西班牙殖民当局逮个正着,将船上的人员和货物统统予以扣留。
后来,西班牙王室直接发布敕令,禁止任何他国船只前往阿卡普尔科贸易,葡澳方才悻悻罢手。
说实话,西班牙人对前来马尼拉贸易的葡萄牙人很是反感,认为他们就是一群赤果果的吸血鬼,狡诈而贪婪,远不如大明商人诚实守信,更是一度冲击了马尼拉市场原有的贸易信用制度,破坏了马尼拉既有的商业惯例。
在澳门葡萄牙人掺和马尼拉贸易之前,一直存在着一种良好的贸易信用制度,即在贸易中出于资金的问题,买方可以向卖方赊账,等下次来贸易时收取现款。
这在大明商人与西班牙人之间很普遍,西班牙人可以不用预备多少资金,便可以拿到大批货物,运到墨西哥等地出售,赚取巨额利润,在大帆船返航后再将货款支付给华商。
但葡萄牙人就显得简单粗暴,“不准买方信用赊账”,使得这种早已建立的信用制度被破坏了。
而且,大明商人一般贸易往来之间,要价合理,给西班牙人留有充足的赚钱空间。
但葡萄牙不同,仗着特殊的身份地位,要价极高,使得马尼拉的西班牙人失去更大的获利空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