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钢法技术基础上的进一步技术改良,很多人将这种技术又称为生铁淋口。
也就是将生铁与熟铁并铸,等到生铁开始变成流动状态的时候,将这些熔化的铁水淋入熟铁中,生成苏钢。
而根据这项技术的启发,大明的铁匠们又延伸出了用于表面快速硬化处理的擦渗技术(就是将需要进行局部硬化处理的低碳钢加热,然后用一块生铁快速摩擦加热区,然后在浸入水或油里面片刻后抽出放凉,然后可以得到硬化极其不均匀的表面中碳钢)。
值得一提的是,苏钢法在全世界的冶金技术里,当属独一份的,只有大明才有这个独特的钢材加工技术。
尽管以后世冶金技术的标准参考下,苏钢技术的生产工具依然是简陋,用料单纯,而且耗能极大,但生产操作的过程中却又完全符合现代冶金原理。
更难得的是,这是一种可以不用坩埚,仅仅以淋铁氧化的方式做到渣、铁分离。
在更先进的冶金工具普及前,苏钢技术依然还是一个能生产合格工具钢的方法。
即使,在19世纪末期,欧洲以坩埚模式炼制出的钢坯质量,也没有完全超越大明时期的苏钢。
这种技术,一直在20世纪50-60年代依旧还在使用。
可以说,在更加精密的工业冶金技术之前,苏钢就是最先进的制钢技术。
没有之一!
不过,苏钢技术只是在芜湖附近传播,最远流传至湖南湘潭等地区,尚未在广东以及北方大范围普及。穆顺安也只是略有耳闻,对苏钢的炼制技术工艺也是不甚了解。
不过,对于穿越众而言,以灌钢法炼制钢材也能将就应付目前的需要。
这个时候,工匠没几个,人口也不多,原料(矿石)的大规模供应也根本无法获得保证。
相比同时期欧洲的炼钢技术,灌钢法不仅可以加快成品的炼制速度,而且还能保证更高的出钢率,这就已经足够了。
“好像……没成呀!”张若松蹲在地上,仔细看着那几块已经被反复熔炼、锻打了数遍的钢坯,在做脆性检验时,断成了两截,微微摇了摇头,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
“又……没成!”穆顺安也是懊恼地长叹了一口气。
这已经烧了七炉了,铁料也消耗了四五百斤,要是再炼不出合格的钢,就算这些“委员会老爷们”没有责怪于他,但自己也是有些感到无地自容。
当初,自己可是被这些人高价招揽到这里,帮着他们炼铁以及打制各种铁模和工具。
半个月前,那个张姓“委员会老爷”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