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华夏人都喜欢成熟稳重的女人?
提到华夏人,哈维心里不免有些吐槽抱怨。
连续两年的太平洋之行,他们除了部分人员皆全程参与外,其他很多船员都进行了交替轮换,而他们这些原西班牙水手却“打满了全场”。
此番,第三年出航,他们又将随船前往,执行为期八个多月的长途远行,从而与家人又又又要短暂分别。
瞧这般架势,未来几年,恐怕他们这两艘船会被利用到极致,以便能带回更多的明国移民。
自然,他们这些操船老手也将年复一年地穿越浩瀚的太平洋,与无尽的风浪相争,与狂暴的天气相抗,与莫名出现的各种疾病相克。
直到他们所驾驶的船只遇到一次致命的海难,最终葬身于大洋深处。
这或许就是他们作为一名水手的宿命。
虽然,华夏人头领,哦,不,应该是决策委员会的罗主任向他们承诺,只要再过三到五年时间,待那些从大明带回来的水手能完全适应远洋航行的工作,就会让他们进行交替轮换,彻底放松下来,与家人多享受一些温馨时光。但哈维却对这个承诺并不报太大的希望。
因为,作为列席决策扩大会议中的一员,他深知华夏人对快速移民有着极为迫切的需求。
他们恨不得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将人口规模扩充至数千人,乃至上万人,从而积聚起强大的实力基础,以便在外来势力(西班牙人)发现他们之前,能在这座岛上彻底站稳脚跟。
他们经常会说一句话,时间不等人。
还总是强调,要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各项开发建设。
不过,在这些华夏人这般急迫地心理作用下,他们还真的是展开不遗余力的大开发,使得启明岛的发展速度让他为之震惊不已。
三年时间,从此前仅有的一座木寨,到现在已有两座永固据点,六处屯殖点,人口突破一千人,开辟的耕地数量也超过一万四千多亩。
晒盐场、铁匠坊、木材加工坊、造纸坊、谷物磨坊、木炭窑、砖瓦轮窑、制陶坊、渔加工坊、皮毛加工坊、冶铁坊、食品加工坊,等等,诸多小手工作坊的陆续建立,不仅为居民们提供了必要的生产生活物资,还能加工出一些可供贸易的商品,极大地完善并提升了启明岛自给自足的能力。
从大明带回的几名船匠,也会在春季天暖时节,在码头附近修建一座船舶修理所,除了对启明岛仅有的这两艘大船做维护保养外,还要建造一些小吨位的渔船和近海平底运输船。
待两三年后,有了一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