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影响
“其实,若是以一个经济实体来衡量的话,我们启明岛的开拓和建设无疑是极为亏本的买卖。”
1629年8月22日,在一片金黄色的麦田里,董新平蹲在一台原始而又简陋的马拉小麦收割机旁边,看着张若松和几个少年学徒工正在手忙脚乱地处理着故障,不由笑着调侃道:“且不说那些新来的移民和招揽的印第安人,需要我们先养活两三年时间,才能覆盖我们所付出的成本。就说你弄出的这台机器,也不知道耗费了多少人力和物力,论造价的话,怕是有五六百两银子都有了吧。”
“老董,你不能这么算!”张若松与几个工匠、少年学徒趴在地上,用钎杆使劲地撬着一卷又一卷被缠绕进拨禾轮里的麦束,以期让它重新恢复正常转动,“这台机器虽然前后耗时一年时间,而且还反复改进了七八道。”
“但是,只要这台机器能充分证明其实用性和稳定性,那么在制造第二台、第三台,乃至十几台时,耗费的成本和时间一定会大大缩减。毕竟,任何机械设备在正式投产生产前,都要经历一番摸索和试验吧。嗯,这就相当于前期的研发成本。”
“可问题是,我们制造机器的设备和工具太过落后,后续生产制造的时候,依旧只能靠着手工搓出来,成本未必会降低多少。”董新平将他们刨出的麦束顺便打成了捆,丢在一旁,“它唯一的经济价值,恐怕就是能我们省出三分之一的劳力。”
“老董,瞧你这话说的,能省出三分之一的劳动力,那对我们目前而言,绝对是最具经济价值意义的事。”张若松从地上爬了起来,拍了拍手,笑着说道:“这意味着,我们投入同样的劳动力,就能种植和管理数倍的田地,收获数倍的农作物。”
“这样一来,就能腾出更多的人力去捕鱼,去狩猎,去养殖牲畜和禽类,也能抽出多余的人手来搞工业生产。你难道不知道,在进行工业革命之前,必须要先实现某种意义上的农业革命,这才可以为工业大生产提供必要的发展条件。”
“话虽如此,但以我们目前极度匮乏的人口基数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维持整个群体的生命健康,减少不必要的疾病和非正常死亡。”
“嗯,你说得没错。”张若松朝边上让了让,示意几名少年学徒工可以牵着马拖着这台原始版小麦收割机继续前行,然后转头看着董新平,“你这跟我了一上午了,就不要在这里拐弯抹角了。说吧,想让我帮你做什么?”
“酿酒。”
“酿酒?”张若松一听,不由乐了,“你该不会想喝酒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