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或者一个国家的兴衰。
要知道,雇佣军参加战斗只是为了一份收入,往往不太愿意冒风险。
比如,意大利人就讲究精密的计算和避免伤亡,士兵看到不利的境地,更多是选择投降,而不是继续拼死抵抗。
同时,雇佣军的可靠性也值得怀疑,这种军事武装人员,只要足够的金钱,不分国家,也不分阶级,不分主人,甚至连宗教信仰也不分,皆可为雇主作战。
新教的德意志人可以愉快地在西班牙或法国的旗帜下打仗,意大利的专业雇佣兵也可以为英格兰或尼德兰人服务。
雇佣军的雇主会根据需要随时变化,因此,他们不会存在什么爱国热忱,当他们的条件得不到满足,便会不听命令。
当战争结束后,无人雇佣的雇佣兵们失去了经济来源,他们会用卖命的钱向附近的市民和商人购买生活用品,但更多的则是干脆变成劫掠的兵匪。
比如,在1574年发生的“西班牙怒潮”当中,一些无人雇佣的西班牙军队直接将安特卫普一再洗劫,惹得当地民怨沸腾。
于是,欧洲各国纷纷开始尝试组建常备军以替换名声愈发不好的雇佣军。
常备军不像雇佣兵那样基本只需要发钱,并且可以在战争结束后就结束契约。
组建一支常备军需要国家供应武器、装备、场地和必要的给养,同时,新组建的军队还要时间训练来熟悉自己的武器和相应的命令,不能像雇佣军那样直接提供久经沙场的高质量士兵。
种种的困难使得大部分国家在常备军上也只是做比较小的尝试,即保持一支小规模的常备军作为军队的核心以替换部分雇佣军。
在常备军建设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还得是尼德兰的莫里斯亲王,他在阅读古代军事著作和当时的尼德兰独立严峻的斗争环境中意识到保持常备军的必要。
他最大的改革便是创建了一支较为稳定的常备军,由于联省共和国原本人口较少,这些士兵多为原本的雇佣军或者尼德兰人出钱从外国租借的军队。他让这些人年复一年的为自己服务,最终使其成为在八十年战争中一支稳定的作战力量。同时长期的维持这支常备军也能让莫里斯的想法更多的渗透进这支部队。
他首先开始军队使用武器的标准化,这样,所有为荷兰效力的军队,不管来自哪里,都用同样制式的长矛、盔甲和火枪。这使后勤保障的压力减低,同时也方便了教学。
莫里斯亲王并不满足与此,他还规范了军队的操典,把训练要求编译小册子。同时在空闲时间不停的训练他的士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