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多质量,它是地球岩石最丰足的成分。
但是,硅石常常与很多其他成分混在一起,比如氧化铁,使得沙子呈褐色。而这种成分往往会令制造出的玻璃呈现绿色,即“绿玉”。
这玩意做酒瓶和罐头瓶比较合适,但作为窗户或者望远镜就令人讨厌了。
这个时期,能做出清澈玻璃的最佳原材料是白沙或者其他未经污染的硅石。
比如,用于制造有名的威尼斯“水晶”玻璃的白色石英石,或者从白垩中挑选出来的、用于制造英格兰“铅晶质”玻璃的火石。
其实,以后世的技术来看,这两种玻璃跟神州大陆所制造的“绿玉”都有些名不副实。
因为,所有玻璃的原子排列都全然无序,是乱七八糟的非晶体结构。
不过,负责工业规划的张若松也没期望在短期内就造出清澈的玻璃,甚至更高级的玻璃镜子。他只是希望能借助穿越众超前的知识和见闻能将大明传统的“绿玉”制造工艺进行一番改善和提升,从而实现大规模工业生产。
没错,启明岛想要制造出数量庞大的玻璃瓶,以取代目前罐头制品的包装材料--陶罐。
尽管,陶罐的成本极低,以它为包装材料,也能对罐头里的食品维持较长时间的保质。
但陶罐毕竟是由陶土制成,具有极强的透气性,这会导致罐头里的食品很容易与空气接触,继而影响食品的保存质量和保质期限。
甚至,在放置于船舱里的时候,随着船舶的晃动和起伏,陶罐头会出现破损。
当然,陶罐破损后,里面的食物自是不能吃了,发现后可直接将其抛掉便可。
可问题是,许多陶罐还偏偏显现出一定的坚固性,破而不烂,只是细微的出现裂缝,让人不及细看下,根本不知道陶罐头已经与外界空气进行了接触,使得其中大量细菌滋生。
要是未能发现这种陶罐头而直接食用的话,很大概率会让你上吐下泻,整个人都会瘫软在船舱里。
严重的话,则会危及生命。
若是将罐头的包装材料改换成玻璃,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保质效果会好很多。
“要我说,这玻璃瓶也不怎么经用,放置在船舱里,反而比陶罐更容易破碎损坏。”李显清拿起一只刚烧制出来的玻璃瓶,端详片刻后,将其轻轻地放在桌上,“最好的办法就是生产制造出马口铁或者镀锡薄钢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铁皮罐头。”
“主任,你这要求怎么跟军工那边一样,未免高了一点吧。”张若松苦笑一声,摇着头说道:“咱们现在的制铁业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