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走私贸易的扩大
“五哥,咱们是被丢在这里了吗?”许大山看着逐渐远去的“顺运-2号”运输船,脸上露出一丝惶然。
“说什么呢?”林全五回头瞪了他一眼,“咱们这是奉委员会的命令,在此开疆扩土,要占据并保卫这处位置紧要的小岛。”
“可是,就我们这四十多人,如何保卫这里?万一来伙强人,可不就把我们一下子给尽数灭了……”
“闭嘴!”林全五闻言,立时照着他的脑袋扇了一巴掌,“这运输船刚走,你就在这里给我说些丧气话。你知不知道,你他娘的在动摇军心!……按照军法的话,老子可以将你丢到海里喂鱼!”
“……”许大山立时缩了缩脑袋,不敢再多言语。
咱们也不是军人,哪里要执行军法嘛!
这五哥是最早一批来到新洲华夏的大明移民,平日里看着甚是和气,但人家在几年前可是打过土人部落,见过血、杀过人,有股子狠劲。
而且,在历次民兵集训的时候,因为种种表现突出,可没少受委员老爷们的奖励和夸赞。
要不是因为年纪稍大点——其实,他也不过三十有二,正当壮年——说不定就会加入我新洲华夏组建的陆战队,成为一名光荣的军人。
是的,在新洲华夏当军人,被列为一件极为光荣的行为。
只要加入陆战队,每月可以拿四块银元的薪饷,大概折白银三两二钱,而且还是实发到手的数额。
听那些新来的辽民在议论,大明官军薪饷最厚的关宁军,月饷也不过如此,大概在三两白银左右(熊廷弼经略辽东时,士兵年饷约18两,至崇祯后期时,核定关宁军兵额2.8万,饷银拨付600万两以上,平均年饷约40两),但这笔钱最终能发到士兵手中的恐怕还不到一半的数额。
另外,成为陆战队士兵后,其本人及家属也会获得政府的各种优待,包括农税优免、子女补贴、高额的伤亡抚恤、蠲免债务、入祠祭祀(忠烈祠)等。
服役期结束后,士兵返乡也会获得政府的政策照顾,比如在同等条件下,会被优先招录为基层吏员、厂矿工人,或者就任地方村屯长、民兵队长等职。
若是被征募的士兵为新到移民,则加入军队后,视同正式在籍“国民”,除役后,会直接分配土地,房屋购建、农资贷款亦有诸多优惠。
不过,新洲华夏组建的军队规模并不大,人数很有限,火枪兵、炮兵、骑兵拢共加起来也不过两百三十多人,在三千余精壮里移民中,那可谓是精挑细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