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想吧?我老张家的祖坟还在三水,得有子孙后代给它们磕个头烧柱香呀!”
几人闻言,顿时沉默了。
此前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时候,一心想着如何苟活于世,如何寻条活路,如何找口吃的,自是不用去想这些。
直到半年前,他们被新洲华夏人招揽上船,一路颠簸,来到这片荒芜而又陌生的地方,才稍稍安定下来。
虽然这里的饭食极是简单,土豆、番薯、稀粥、玉米糊糊、咸鱼,但总能将肚子垫饱了。
那些武装护卫从林子里打了猎物,或者从附近土人部落换来了野味,也能给大家添些荤腥,打打牙祭,日子过得也算不错。
更不要说,海边每天都能捕上好几网鱼上来,除了部分被制作为鱼干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拿给他们这些移民补充营养。
听说,在两年前,这里只有四五十人前来开拓,连基本的口粮都没咋种出来,全靠外面船只输入,想来过得极是艰辛和凄苦。
直到去年八月,临海堡在获得三百四十多的新增人口后,方才进行了一番扩张,一口气开辟了七八百亩地,种了不少土豆、玉米、番薯等出产较高的粮食作物。
待他们这几批移民陆续从广东运到这里后,更加聚集了不少人气,使得这片蛮荒地带显得不再那么原始。
他们在休整十余日,身体稍稍恢复了一点后,便跟着早来的移民继续开荒拓殖,伐木、建房、开荒、晒盐、处理鱼获、整理皮毛……,每天从早到晚,几无片刻停歇。
据说,负责这里的两位大老爷准备要在未来三四年里,做到基本实现粮食自给。
在度过了初期的凄惶无措后,他们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会对各自的未来前途胡思乱想。
其实,他们也深知,只要上了船出了海,恐怕就再难返回大明故土。
但所有人却在内心深处下意识地想要距离大明近一点,这样的话,大明的风还能吹得到这里,故乡的思绪也不是那么远。
说不定,待后世子孙有了积蓄,或者出息了,可以风光地衣锦还乡,将自己的骸骨带回家乡与先人同葬。
但是,作为一个飘零在外的小民,哪有自己能做出选择的余地,只能“随波逐流”,哪里能有乞活讨命的机会,便在哪里扎根。
或许,那个新洲大陆真的是一个天国般的所在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