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撵人
9月2日,旅顺口。
大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军将领马云、叶旺率军从登州乘船跨海登陆辽东半岛,因海上旅途一帆风顺,遂将登陆点改名为旅顺口,取“旅途平顺”之意。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包括旅顺在内的辽东半岛便被纳入燕国势力范围之内。
是时,旅顺被称之为将军山。至秦汉时又称为沓渚,魏晋时称马石津,隋唐时称都里口,辽金时称狮子口。
然,一千多年来,旅顺口却一直是一个不大的堡寨,或者是一座军事据点,即使有鸿胪井的传说,有马云、叶旺的故事,有袁崇焕杀毛文龙的遗憾,并且还是东江镇水师营驻地,但旅顺口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其战略意义远没有后世那般重要。
旅顺堡筑有南北两城,是在永乐年间旧城的基础上加固而成,内为夯土,外包墙砖,设有马面、敌台若干,为东江镇于辽东半岛最为紧要的军城。
南北两城相距约两百米,北城周围一千一百米,扩城壕深四米,阔六米,南城门曰靖海,北门曰威武。
南城周围一千一百三十米,护城壕深四米,阔八米,南门曰通津,北门曰仁和。
北城主要用于屯兵,南城主要用于储物。
自五月起,黄龙从皮岛出兵平定陈有时、毛承禄等叛军以来,不到一个月便陆续收复辽海诸岛,破旅顺口,将叛军尽数逐至登州,基本稳定了东江局势。
此后,黄龙遂将旅顺口作为总兵驻地,于此号令东江镇诸部,从而间接摆脱了皮岛一众老东江系势力的掣肘。
一个多月前,黄龙从旅顺口起兵,跨海突袭登州,在新洲人的几艘炮船掩护下,成功击毁叛军水师几乎所有的战船,断了叛军渡海外逃的退路,是为登州大捷。
战报送至京师后,立时引得朝堂震动,崇祯帝龙颜大悦,实授黄龙左都督,荫外卫正千户,赐银三百两。
未久,兵部也发来功赏,银一千两,绸缎两百匹,御酒一百坛。
同时,勒令辽东新饷司将拖欠东江镇长达七个多月的粮饷尽数解送至旅顺,以慰全军。
一时间,东江镇成为大明诸军中最为耀眼的明星,引得无数人为之侧目和关注。
而旅顺口也成为舆论风眼,朝廷兵部、辽东巡抚、辽东都司、辽东兵备道等各方势力纷至沓来,瞧瞧这东江镇在萎靡了数年后怎么又突然间雄起了。
兵部职方清吏司员外郎季彦霖在两名随侍壮仆的搀扶下,终是踩在了坚实的土地上,立时长长的呼出一口浊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