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坊!”“在后世,工业的分类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和666个工业小类。”张若松玩味地看着他,“你认为我们新华目前建立了多少个工业大类,又发展了多少个工业中类,最终又实现了多少个工业小类?”
“我的张大委员……”廖猛闻言,立时哭笑不得,“现在是17世纪,可不是21世纪,哪来的这么多工业门类?即使在咱们有生之年,将新华的人口提高至百万规模,也不敢妄言搞得出工业革命后那般全产业链工业。”
“聚焦重点,有所突破,这才是我们在最短时间里做大做强工业力量的途径。我的意思是,咱们能不能搞一个项目攻关部门,专研蒸汽机生产和制造技术,争取早日解决我们的动力来源问题。”
“呵呵,你这个想法很好,但完全忽略了我们现实存在的困难。”张若松笑着摇摇头说道:“蒸汽机的问世,首先是前期的理论基础研究奠定了它的发展方向,比如掌握蒸汽产生动力的原理,涉及热力学和气体膨胀的知识,还有气压方面的研究,这对早期蒸汽机的设计至关重要。”
“当然,咱们已经具备上述理论知识,也懂得如何将热能转换成机械动能的原理,可以大大省却这一步骤。但接下来,我们又将面临何种问题呢?”
“首先就是材料与技术,我们需要选用能够承受高温高压的金属材料,还要具备铸造、锻造和机械加工能力,确保部件的气密性和耐用性。其次,就是一些关键部件的可靠性,比如设计生产出高效的锅炉,确保蒸汽的稳定生成;”
“要制造出精密的气缸和活塞,确保蒸汽推动活塞的顺畅运动;还有阀门系统,要开发控制蒸汽进出的通道,确保机器有序运行。”
“你瞧瞧,为了制造出一台能用的蒸汽机,我们需要解决这么多问题,要搞定诸多工业生产品类,而这些工业门类又会延伸出若干细分产业,最后我们还要调动巨大的人力物力,才有可能达成这个目标。可问题是,在抽调了大部分资源后,那我们其他的产业布局和相关生产工业链的建设又该如何推动呢?”
“要知道,英国人开启的工业革命是从纺织技术起步,因为木制的纺织机器多为木制,对金属材料要求很低。而随着冶金和机械制造等相关行业进行技术革新,差不多用了六十多年,在提升了机器的加工精度后,才有了瓦特成功改良此前效率低下的蒸汽机,并将其迅速推广开来。”
“……”廖猛听罢,轻轻地叹了一口气,默然不语。
“发展,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的,绝对不是一蹴而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