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时地被地方官办工场抓差,不仅要赔上大把时间和精力,有时候还要从自个荷包里掏银子出来。
天可怜见,当年在受到新华人的招募时,心一狠,牙一咬,拿了他们给的一份安家费,便上了他们的移民船,来到这片荒芜的新洲大陆。
是时,他也曾抱着最坏的打算,就当他们给的一百两银子是自己的卖身钱,以后恐怕就要为新华人做牛做马一辈子,如同奴工一般。
然而,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命运却是由此否极泰来,迎来了最大的反转。
当初,新华政府承诺的每月给银八两,居然是真的给!
除此之外,他还享受到政府给予的舒适住房、丰富餐食、簇新衣物等诸多优抚条件,简直拿他们这些匠人当宝贝一样的供养。
更让他为之震动的是,新华的官人们拿他们这些匠人当“人”对待,除了给予上述优渥待遇外,跟他们的日常交流的态度也甚是和蔼,表示出应有的尊重,丝毫没有我大明官人那般高高在上的“俯视感”。
他们还为匠人们开办了一间识字班,教授读书认字。
为了提升工厂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他们还非常谦虚地与众多匠人一起讨论和推敲。
他们还从大明搜集了许多前人编撰的各种文献读本,跟匠人们共同学习和验证。
他们似乎一点都没有将自身所据有的“手艺”私藏的意识,会把许多先进而又实用的理念毫无保留地教给匠人们,然后通过不断地反馈和论证,又将这些宝贵的“手艺”录入文本,教授更多的匠人和学徒。
说实话,在新洲这几年,是穆顺安过得最为舒心的一段时间,甚至还因为丰富的饮食条件,让自己成功地胖了一圈。
原本在去年十月,他与新华政府的五年服务合约便已届满,是要乘船返回广州与家人团聚的。
不过,当铁坊管事代表政府出面劝说他继续留在新华时,他毫不犹豫地便应下了。
为此,他托新华政府移民部,在下一个移民季时,将他的家人全都接回启明岛。
大明,咱不回了!
眼瞧着,这新华人口越来越多,发展也是越来越好,他们这些在大明向来被当做下等贱民的匠人更是受到这般优待,该做出何种选择,那还用多想吗?
这几年下来,他差不多已经攒下了三百六十块钱,折算银两的话,那也有三百多两,绝对算是一笔巨款。
若是,将广州的亲人都接来新华,那定然要买一栋大房子,前有院,后有庭,再置办几亩地,种点蔬菜瓜果,从而过上昔日乡绅大户才有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