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家十几名管事。
甚至连押运随船的王家二少爷王学懋,郑家大少爷郑毓兰也一并扣下,听说押在督标营的大牢中,如今生死不知,怎么不让人心急如焚?
此番历经重重波折,恢复对整个江南地区供盐,王郑两家合计运来了15000石盐,价值60万两白银。
这么多盐,也仅够江南地区一个多月支使。
在60万两白银货值中,朝廷征收超过40万两白银的盐税,剩下的除去上下打点费用,才是王,郑两家大盐商的赚头。
实际上
这些操纵市场的大盐商善于营造危机,动辄哄抬物价,60万两白银的盐,能卖出80万甚至更多的财货,这才是维扬盐商暴富的秘密。
郑毓芳站在码头上气的发抖,身后的随从面面相觑,还是一个叫陈平安的幕僚师爷走上前来,劝解说道;“三少爷,禁言呐!”
陈平安指了一下秦淮河码头哨卡上,那些凶神恶煞般的绿营兵,见兵卒看过来,连忙转过身子挡住了愤愤不平的郑毓芳。
小声说道;
“少东家,莫要气坏了身子,反而于事无补。
当务之急
是无论如何要联络官府关系,让我们能够探视大少爷和王家二少爷近况。
军营中的那些丘八可不是好相与,身处囚室环境恶劣,就怕两位公子承受不住啊
若有什么闪失,那是费多少金银都挽回不来。”
郑毓芳恨恨的说道;“金陵府的这班子无能官吏都做了缩头乌龟,我又能如何?”
“少东家,其实不然。”陈平安看到三少爷郑毓芳一副六神无主的模样,心中暗叹,这位少爷还是缺少历练。
于是,幕僚师爷陈平安继续说道;
“督标营兵原本是通州团练改编,听说是郑国辉大人标下,此人对军队掌控极严。
没有郑国辉大人发话,甭说被扣的船和货,就是两位公子都捞不出来。
金陵城守尉郑国辉大人官至三品,被他的手下缉拿的货,金陵知府亦束手无策,更不会插手这一档子事。
为今之计有二
第一是走通江南提督福珠洪阿的门路,听说郑国辉大人投在他的门下,说话应该能管用,至少要把扣留的两位公子先放出来,再行从长计议。
第二是走通郑大人家里的关系,据说此人系通州府豪门,家中尚有老父慈母在堂,为人至孝。
发动乡党联系一番,总能求到郑老大人门下,应该有所助益才是。”
郑毓芳听了似有所悟,但依然满腹的不甘心,蹩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