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到黄包车气势汹汹的甩掉了纠缠,再往前面看,哪还有蓬车的影子?
甩掉了尾巴,又绕了一圈后顺利的返回大宅,蓬车直接驶进院中。
郑国辉刚从蓬车上下来,郑贵便满脸喜色的凑上来禀报说道;“禀报将军大人,中堂大人那儿有回音了,恭亲王府来人说,约在午后,王爷有闲暇时间见客。”
“哦,太好了,这是好事成双啊。”郑国辉脱口说道,满脸喜色萦绕。
不容易啊,被晾了六七天,恭王府总算有点回音了。
有回音就好办,在这大清朝,就没有银子办不了的事儿。
如果有,那就是银子使的不够。
每个月2万两的例银砸过去,恭亲王也得懵逼呀!
郑国辉对此有绝对信心,这意味着私盐生意不但可以长期做下去,而且可以扩大到常州府和姑苏府,甚至皖北地区也不是不可能。
背靠恭亲王这棵大树,谁敢不给面子?
江南巡抚也好,两江总督也好,江宁布政使也好,通通都得麻瓜,这岂不是大喜事一桩?
那么下午拜访,带多少银子去呢?
郑国辉思来想去,准备带6万两银子上门拜会,这就算三个月的例银了,提前支付了。
现在已经是5月中旬了,到了年底,例行进京奉上“炭敬”银子的时候,再把剩下的三个月例银带过来,基本上就妥了。
纵然以恭王府的豪奢,6万两银子也不是小数目,足够引起重视了。
行,就这么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