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河口约3.8公里的位置,入侵的敌人舰队无法在海上炮击,必须要驶入达沃河中才行。
达沃河的入海口处,河面已经扩展到700多米,看上去一片汪洋,蔚为壮观。
但相比大海上任意驰骋,700多米的河道宽度,远不足以让风帆战舰来去自如,躲避海岸炮台的攻击。
说不得,只能硬扛了。
而这也是河口炮台要塞的价值所在,能够有效的遏制敌舰队溯流而上,对达沃城形成围攻。
主炮台要塞高10.6米,面向达沃河的最宽处8.4米,长度620米,可以放置十二门60磅海岸重炮封锁河面,火力极其旺盛。
整个主炮台要塞呈现西厚东薄的形制,西面临河一侧,城墙宽度达8.4米,周长2300余米,是典型的华夏式城墙构造。
主城墙以加入茅草和糯米的夯土建造,外侧用条石砌筑而成,内侧用城砖砌筑,留有屯兵洞,武器库,储水洞和兵营等设施,配备相当齐全。
外侧挖掘有护城河,河面宽达28.6米,深5.2米,引达沃河水灌入其中,仅一座石桥连接内外。
副炮台要塞在河口对面,距离入海口约5.5公里,深入腹地更远,这是让溯河而上入侵的敌舰队难以先行攻击副炮台要塞。
这两座要塞全是军城,不允许平民百姓进入,建成后戒备森严。
溯河而上入侵的敌舰队首先要面对的,是更坚固,设施更齐全,火力更强大的主炮台要塞。
当敌舰队硬扛着岸炮猛轰攻击而上时,副炮台可以从背后夹击,用大口径岸炮支援要塞主炮台作战。
副炮台要塞小的多,只能装备5门60磅重炮,再加上十几门40磅和30磅岸炮,火力也相当猛。
由于副炮台对面的达沃河宽度只有420余米,比河口位置缩窄了许多,这将会极大的限制敌人舰队的运动。
所以副炮台的炮火更致命,炮击也更准确,绝对不容小觑。
此后的二十多天
河口要塞一主,一副两座堡垒,在几千名土著苦力日夜不休的营建之下,渐渐的现出了雏形。
这段时间
弗朗基人一直没有前来骚扰,有密探严密监视着马尼拉港口的风帆舰队,也让郑国辉放心了不少,一颗心总算落回了肚子里去了。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