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好……舞的好,本将军大人重重有赏。”
“来人啊!看赏。”
说话间,五两一个的大银锭子就“呱呱”扔出去几个,高兴的那些艺人合不拢嘴,连连磕头称谢。
又是一番寒暄热闹,这才进入镇中。进入元月后
这寒冬腊月的天气到处都冻的硬邦邦,泥水也和不开,更不适合建房,所以镇子上建的房子都停了下来。
光明镇沿街以二~三层的典型明清式建筑为主,到处铺贴的红对联,红灯笼和门头窗,还有街道上油炸果子的香气飘散,已经明显有了年味儿。
现在是农闲时节
下面村屯到镇子里来逛的人也多,镇上16米宽的大街熙熙攘攘,人潮涌动,还有一些儿童蹦跳着穿梭其中,到处一片欢声笑语。
在这崇明岛上
用不着担心拐小孩儿,拍子的恶棍,小孩放开给他自己玩没事儿,绝对丢不了。
进入土城里
李鹤章率人把将军大人迎入议事堂,当即奉上热茶香茗,喝些水暖暖身子,正好说说话。
后面的厨房已经准备了,过一会儿就可以摆开宴席。
这种场合也不会讲什么重要的事儿,捡一些天南海北的见闻秩事,聊着不冷场就行。
“将军大人,您这可真是单枪匹马就杀了回来,着实让人担心不已。好歹也组个船队,不应如此轻率为妥,让我等心下难安。”
这话也只有李鹤章能说,规劝郑国辉太大意了,回来身边连个护卫船队都没有。
郑国辉美滋滋的饮了口茶,放下茶盏,这才说道;
“仙侪兄您有所不知,我这光明号大帆船在海面上行驶起来,急逾奔马,其他船如何也追不及的。
从香港至崇明岛仅四日便可抵达,若加了那些累赘,一周都到不了。”
“西洋船竟如此快速?”李鹤章确实有些诧异了。
他仕途20年,湖南,江西,闽,浙,皖,苏几乎都跑遍了,可以说乘船无数,唯独没坐过西洋大帆船。
郑国辉肯定的点点头,道;“不错,静海没有虚言。”
“想不到西洋非但火器犀利,船舶造物亦如此精巧,可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宜多借鉴,方为上理。”李鹤章已是当今世上见多识广之辈,依然认识偏颇。
这是当今之世
朝廷乃至封建士大夫阶层普遍的认知,面对洋人一方面是极度的自卑,一方面是极度的自信。
自卑不谈了,自从两次被攻破京师,朝廷上下的官员就换上了普遍的“恐洋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