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允许在内廷行走,一并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什么……”
这个宛如晴天霹雳般的消息,简直震惊的郑国辉里焦外嫩,急忙追问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儿?”
李鹤章勉强笑了笑,这事对李氏家族打击恐怕也不小,回答道;
“就在将军大人下南洋后,编修蔡寿祺首先发难,弹劾奕,说恭亲王揽权纳贿,徇私骄盈,随后弹劾奏章纷纷如雨。
两日后
两宫皇太后就以同治帝名义颁诏,以其目无君上,免去议政王和其他一切职务。
朝堂之上
恭亲王奕訢脸色铁青,既不出言自辩,也不下跪求情,而是呆立朝堂半晌无语。
朝中大臣纷纷下跪求情,两宫皇太后这才格外开恩,允许在内廷行走,一并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窝草,这么猛吗?
郑国辉被朝堂上的党争完全震惊了,不身临其境,很难体会他此刻的心情,各种繁多的情绪一时间涌上心头。
在他的眼中
恭亲王奕訢可谓才华卓越,朝廷正因为有了这个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才能够迎来了所谓的“同治中兴”盛景,熬过风雨飘摇最艰难的四十年。
自从咸丰皇帝驾崩,到三十年后,几乎是恭亲王奕訢独立支撑朝局。
朝廷陆续剿平了长毛,捻匪,回乱及国内大大小小的数十股起义风潮,人口与国力获得极大的恢复,出现短暂的繁荣发展景象。
这一时期
也是朝廷打开了国门,接受国外风潮影响和熏陶的时代,主要就源于恭亲王奕訢开明的政策,推行了“洋务运动”发展。
铁路,电报,火轮船,现代印刷术,火药枪炮,铁船建造,报纸,书刊,电影,西药,自行车,汽车陆续引入国内,建立讲武堂引入西方军事理念。
建设开滦煤矿,马尾船政学堂,设立北洋海军,积极扩大对外交流,还有国外先进的民族独立振兴思潮等等,无不起源于这位开明的恭亲王。
这可是议政王,劳苦劳力劳心的为朝廷做事,可谓披肝沥血,稳住这个风雨飘摇的烂摊子。
这么样一个人,你就把他废了,这两宫皇太后的心得多大啊?
不,是头发长见识短,实乃鼠目寸光之辈。
李鹤章见郑国辉面现愤愤不平的神色,便好心劝慰道;“世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纵然以恭亲王之尊,亦不免遭小人弹劾,何况君乎?”
“仙侪兄是说,不遭人妒是庸才。”
“正有此意。”
“那你我可有同病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