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研究堆得跟小山似的文奏,及听了李如柏的亲口供述后。杨涟得出了比言官们的脑补更接近真相的萨尔浒战役。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杨涟神色肃穆,李如柏则满脸惶恐。
李如柏只是见了杨涟,并不知道他的奏疏里写了什么,也不知道新君召自己来朝的意图。文武百官的目视更是让他如芒在背、冷汗直流。
从萨尔浒全师而还后,李如柏非但没有被当成保全战力的英雄,反而被视作贻误战机、见死不救、里通建奴的叛徒,遭到了几乎所有文官的弹劾。
比如御史杨鹤就曾上疏弹劾道:“养虎遗患、致有今日,李成梁父子也。李氏所遗之患,自当责李氏收拾之。然如柏兄弟(指李如柏与李如松)与奴酋有香火之情,三路之兵俱败,何以如柏独全?且镐之令箭,何以独不止杜松、刘綎?(而且杨镐为什么不用令箭命令杜松、刘綎停止进军呢?)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如果说御史杨鹤的弹章还算是合理怀疑。那么其他言官据此延伸出来的弹劾就是纯纯的阴谋论了。比如言官弹劾杨镐私庇李如柏,或是李如柏故意不救杜松导致杜松战死。
朝堂里的每个人都想让他死,都在逼问他为何不死。
那他为什么能活到今天呢?因为皇帝朱翊钧不想让他死。
“咳!臣请奏萨尔浒事!”杨涟咳嗽“打扫”,振声奏道。
“准!”这是今天朱常洛批复声音最大的一次。给呆跪在一旁的周嘉谟吓了个激灵,手上的笏板都差点掉下来。
“萨尔浒兵败,首过在君,次责在朝,末罪在将!”一言既出,石破天惊。
“萨尔浒战前,辽东经略兼巡抚杨镐及总兵官李如柏曾奏请朝廷,称辽东欠饷、战马不足、兵甲朽坏、希望暂罢兵事,以守代攻。”
“待户部饷银足发、兵部补充健马,工部新造刀甲,再发天兵。”
“然大行皇帝称内帑空虚、拒发内帑以支援辽饷,并数下圣旨令杨镐‘亟图挞伐、务期剿灭’。(赶快进攻、务必在期限内剿灭)”
“大行皇帝欲毕其功于一役,内阁、兵部乃至朝廷亦低估建奴之势,以为天兵一至,奴即灰飞烟灭,因此不断发出兵部红色令旗,催令杨镐发兵。”
“然锦衣卫及边军夜不收,已多次上疏朝廷力陈建奴之势。”
“朝堂之上无人置喙,满堂言官噤若寒蝉!”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二十一日杨镐誓师,然大雪漫天,出师之日改为二十五日。故发兵时战机贻误,军情泄露。然在重压之下,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