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遭到的抨击最多。要是真按惯例办事,整个朝廷非瘫痪了不可。为了不让朝廷瘫痪,就只有让朝官装死了。
“身居部堂却不知祖制常礼,尸位素餐,毫无作为实贻费朝廷公帑之蛀虫.”徐光启看着弹劾自己的奏疏眼皮狂跳:这些人措辞越来越过分了.等等,这个署名,这不是东林党的言官吗?
就在徐光启被各种事情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门房衙役快步走到徐光启的身边,说道:“部堂大人,宫里来了人说要见您。”
徐光启原本还在思考,究竟是谁指使派系内部的喉舌来攻击自己。可门房衙役的呼唤却打断了徐光启的思绪。“宫里?哪个衙门?来办什么事儿的?”
皇城里住着几万人,每个都算是宫里来的。
“他说自己是司礼监中书房的。想让部堂大人帮忙看看,明年元旦的对联合不合礼制。”门房衙役回答道。
司礼监中书房,专管文华殿所写书籍、对联等件。是司礼监系统里最没有油水的司局。
“让他去后室待着,等我把手上的事情处理完再见他。”徐光启一副很不重视的样子。小两刻钟后,徐光启总算是“忙完了”手头的事情。他来到后室,确定这里再没别人之后,推门问道:“敢问圣安?”
“圣躬安。”宦官心领神会。
中书房问对联,何必亲自来礼部找堂官,递张条子过来不就行了。
“请问太监名讳?”照例关心过皇上的身体之后,徐光启才询问来人的姓名。
“回部堂大人。鄙姓唐,单名一个衷,由衷的衷。在下不过少监,不敢称太监。”来人拱手回答道。
“唐少监。”徐光启回礼。
“是口谕还是秘旨?”徐光启又问。
口谕没有载体但等同圣旨,需要跪接。而密旨虽多有载体,但因性质特殊且并不正式所以不必跪接。
“是口授的密旨。”唐少监笑答道。
“请讲。”徐光启五指合掌,摆出请的手势。
“皇上要准备一场密会。”唐衷点点头,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说道。
“密会?皇上要照旧例派太监来约谈大西洋国的传教士么?”徐光启猜测道。
“这次不见传教士,仅限邀请大西洋国海商,传教士的问题皇上另有安排。”唐衷解释道。
“那就是谈生意了。什么时候?在哪里?”对这样的安排徐光启倒也没有过于意外。
“就在徐府。”唐衷用不容否定的语气说道。“至于时间,还请徐大人自己安排,总之越快越好。”
“哪位太监会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