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案子查得怎么样了吧?”
“审讯记录和万有孚的口供都已在前些日子送去京师了,”杨涟又望向陆文昭。“陆千户没有和节寰公说起过?”
“在下不知道口供和勘问记录的事情。”陆文昭实话实说。
杨涟恍然。他大概明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驿递需要时间,在报告送到北京之前,袁可立就已经接到了兵备镇江的任命。与此同时,皇帝也有意了解走私案的案情,乃至更进一步探问全辽的情况,于是就让锦衣卫顺路跟着。名为陪护,实则通行。
“既如此,那我就简单说说吧,”杨涟眼神微斜,脸上显出思索的神情:“经过近一个月的审问调查,巡案衙门大概可以确定。至少从三年前起,万有孚就已经开始行贪污不法之事了。”
“三年前,”陆文昭像是想到了什么,也就是万历四十六年?”
“陆上差说得没错,正是万历四十六年,”杨涟已经把陆文昭当成了奉旨问案的钦差,所以也就顺遂地改了称呼。“彼时,万有孚还只是一个靠着父荫获职的正八品的户部照磨。本来不该有大肆贪污的机会。但当年四月,奴儿哈赤大扯反旗,攻陷抚顺,户部又严重缺官。朝廷为了尽快筹措援辽征奴所需马匹,只能让万有孚领差,带着太仆寺支发的十二万马价银前往宣大市口买马。他就是以此获得了一个上下其手的机会。”
关于这笔十二万两的马价银,其实还有一点儿别样的波折。
一开始,皇帝给太仆寺下达的旨意,是让他们将寄养的三千匹马送到刘綎、柴国柱、官秉忠等三路援辽将领那里,以让他们能快速形成战力,火速援辽。
太仆寺当然不敢怠慢,他们接到皇帝的旨意立刻动了起来。很快就把三千匹马拨到时任蓟辽总督汪可受的手上。
蓟辽总督汪可受收到太仆寺送来的马,并未直接将之交付给刘綎、柴国柱、官秉忠等驻留蓟镇等待援辽的将领使用,而是把这批马划进了密云和蓟州驻军的手里。接着,他又从密、蓟驻军那里兑出等量的营马发给三将使用。
汪可受之所以搞这么一出左手倒右手的戏码,是因为他发现太仆寺发来的马,都是娇生惯养的圈马,用汪可受自己的话说,就是“素未披鞍习劳”。倒过这一手之后,三将便获得了三千匹可以立刻使用的战马。可即使有了这批马,三将也还是继续驻留蓟镇,拒绝出关。原因无他,三千匹不够。
经过皇帝陛下持之以恒的折腾,各镇缺饷的缺饷,缺马的缺马。三将只有少量亲兵家丁随行,几乎是空着手从本镇出来。
而蓟辽总督汪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