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认出来,是昨晚的阿三。正当妈要张嘴话时,阿三快速伸手拉住他妈的手,道:“我是北方来的,叫解放,不叫阿三。”并用手指掐了一下母亲,示意她不要认出他来。妈妈立刻明白他的意思。如果这个消息是真的话,那一定是轰动效应,整个发科会像一个炸开的发怒的大锅炉。对统一战线不利,更不利于剿匪工作。
农村婆娘:“你啊,特别像她几年前死去的儿子阿三。”
“这位老乡,你认错人了,我叫解放。”
阿三目光躲来躲去,故意低头做自己的事。话后,两个农村婆娘边走边,
农村婆娘:“太像你儿子阿三了。”
阿三妈:“不像。”
农村婆娘疑问到:“不像?”
阿三妈:“不像。”
两个农村妇女议论着走开了。
阿三舒了口气,总算忽悠过去,阿三就是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份。
这些日子,游击队严明军纪,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帮助农民修桥补路,军民团结,鱼水同欢。这一切为征战,削平火红梁子的鹰角嘴匪窝,奠定了很好的群众基础。
乌蒙游击队化装成土匪模样,连日侦查敌情,他们想找到一处直接攀登上去的山崖,从后山突然袭击。等待寨里火光冲,隐藏的大部分队员正面打击,消灭明哨与暗哨,直捣匪窝,一举拿下这个方圆百姓痛恨的匪患之地。这就是他们的作战计划。
一个夜晚,兵分两路的游击队员,穿行在火红梁子一带。按事先的进攻计划,凌晨五点攻打,寨面火光升起,就正面总攻。
阿三一队是攀爬突击队,负责兵从山降,他们用绳索将一根剖成两半的竹子,绑成悬梯,将大家神不知鬼不觉地送上鹰角嘴的后山崖,惊得岩崖上的山鹰仰空嗷剑这个突击队除了枪支,最先进的武器是两样东西,一是高度酒,二是刚才攀爬用的竹悬梯。竹悬梯用来干什么呢?他们把四根捆接在一起,正面朝上的是竹槽。突击队悄悄摸到匪舍,这里住着四十来人。将竹槽伸进窗口,将高度酒倒进槽里,酒从槽里流向窗口,刚开始土匪是没有察觉的,游击队员摸到门口,抹倒门卫,用树技把门口卡住,不让土匪出来。
有睡觉不踏实的土匪,嗅到酒味,像是半梦半醒地:“谁的酒罐倒了,弄得一屋子酒气,好香哟。”也没起床,翻了一下身,又睡过去了。
阿三判断应该差不多了。他在等前哨的暗号。“咕咕,咕咕”,对,这是暗号,前方来的暗号。他用洋火柴得意地在竹槽点燃,一条蓝色的火焰燃烧着,像蛇一般,游进窗口,烈性酒还源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