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就是辈们在他们面前谦虚且有礼貌的姿态。
裴徽将老货们的神色看在眼中,暗叹果然不管是古代还是后世,领导和老货们都是一个德校
在他们眼中,态度和情商在大多情况下都比智商和能力重要得多。
裴徽心中吐槽不已,面上却神色不变,恭敬道:“回禀圣人,微臣以为让陈玄礼陈兵在范阳边境,再下暗旨让周边各道节度使做好备战准备,以防安禄山突然失心疯直接起兵造反。”
裴徽的所谓拾遗补缺,其实现场每个人都能够想得到。
房琯刚才的其实也是这个意思。
但法不同、用语不同,语调和神色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便截然不同。
没办法,当领导的就喜欢这个调调。
但就算这样,圣人不提,这些老货们便不会。
一些老货认为这是常识,不用他们提醒,圣人自然会安排。
还有一些老货是担心主动提出此事,可能会伤及圣人那可怜又可悲的自尊心。
裴徽当然知道这一点,但他犹豫再三,还是了出来。
因为原本历史上,安禄山起兵造反之后,李隆基的一系列反应,堪称是荒唐。
毫无子责任心和正常的逻辑可言。
裴徽是真担心,他今不提出来,其他人不提出来,今议事之后,无人会再管这件事情。
结果安禄山突然起兵造反,和原本历史一样,大唐上下被打一个措手不及。
但就算裴徽将后世官场应对领导的技巧高情商的用了出来,还是从李隆基的细微表情中发现了不对。
李隆基在听了他拾遗补缺的话语之后,眸中闪过一抹阴沉。
李林甫看了一眼裴徽,暗叹一声,心想裴徽此子可担当大任。
然后,他突然道:“圣人,老臣以为裴徽所言有理。”
“毕竟是事关社稷安稳,即使可能性再,也不得不防。”
裴徽看了一眼李林甫,心想这个老货在自己带头之后,还能站出来,已经很不错了。
至少杨国忠到现在都不敢任何与李隆基心思不相符,且可能会引起李隆基不高心话语。
裴徽突然想起,原本历史上安禄山起兵造反的时候,李林甫已经死了。
后世一些史学家认为,李林甫虽然是奸相,但对朝堂的控制力极强。
再加上其官本位思想和责任心很强。
李林甫若是活着,安禄山未必就能反得了。
原本历史上,李隆基和杨国忠在安禄山起兵造反之后,反应和做法之所以荒唐得令人发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