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仿佛有无数朵烟花在胸腔内绽放开来。
然而,他表面上却极力维持着庄严肃穆的神情,不让内心的波澜显露分毫。
只见他微微躬身,向李隆基恭敬地禀报:“回禀圣人,微臣以为针对此事,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处置。”
杨国忠稍稍停顿了一下,观察着李隆基的反应,见其颔首表示认可后,方才接着道:“其一,便是先行褫夺李林甫获封的太尉以及扬州大都督等追赠官职。”
“如此一来,既能彰显朝廷对于此类罪行的零容忍态度,又可为后续的清查行动奠定坚实基础。”
李隆基微微点零头,目光凝视着杨国忠,示意他继续陈述自己的想法。
受到李隆基的鼓励,杨国忠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再次开口道:“其二,则需将李林甫的所有子女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一众官员统统打入大牢,并逐一审讯。”
“务必要深挖细查,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彻底查清李林甫过往所犯下的一切不法勾当!唯有如此,方能还朝纲以清明,给下百姓一个交代。”
听完杨国忠这番言辞激烈的话语,李隆基不禁眉头紧皱,若有所思的看着杨国忠,脸色阴沉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那厚重的乌云。
他那双原本深邃而睿智的眼眸此刻也闪烁着愤怒的火花,宛如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出惊动地的怒火。
只因为就在不久之前,当裴徽进宫面圣之时,曾如抽丝剥茧般详细地剖析了南诏国骤然生变以及吐蕃突然进犯边境,紧接着哥舒翰前来长安献捷献俘,这一系列的事件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
当时,裴徽一脸凝重地对他道:“圣人啊,您可知道这一系列事件的幕后黑手?恐怕皆有那安禄山在暗地里煽风点火、兴风作浪!”
“而且据微臣所知,朝中可能还有奸佞之徒与他相互勾结、同流合污!”
“他们如此费尽心机,其目的只有一个——为下个月上旬安禄山起兵造反铺平道路呀!”
当时了这些话之后,裴徽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有条不紊地开始剖析起来。
裴徽事前精心准备,当时口若悬河,每一句话都得有理有据、丝丝入扣。
不仅如此,裴徽当时还从怀中掏出了一叠厚厚的文书,上面详细记录了诸多有力的证据以及关键的线索。
而随着裴徽的讲述逐渐深入,原本心存疑虑的李隆基也不得不承认,裴徽所的确并非空穴来风。
特别是最后,裴徽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又郑重其事地禀报道:“圣人,如果近日里有人试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