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此次所乘骑的皆是那些脚力相对较差的马匹。
他们都是一人双马。
在飘扬的令旗指挥之下,一队队全副武装的骑兵井然有序地向着晋阳城的方向进发而去。
马蹄声响彻云霄,扬起阵阵尘土,仿佛一条蜿蜒的长龙,气势磅礴,锐不可当。
然而,队伍前行的步伐却异常迟缓,仿佛背负着重担艰难跋涉。
每前进一段不长的距离后,郭子仪都会果断地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并利用这段时间休整队形、调整战术部署。
就这样,短短不过十二里的路途,这支庞大的军队竟然耗费了足足一个多时辰才走完。
当距离叛军大约还有两里的时候,一片广袤无垠且地势较为平坦的盐碱地出现在眼前。
在这片盐碱地中央,有一处坡度极的坡地。
郭子仪目光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地形特点,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停止进军的命令。
此刻,站在这个的坡地上,他们已然能够清晰地望见两里之外的叛军骑兵。
而那些叛军,也同样稳稳地占据着另一块稍高一些的坡地。
尽管这些被称为“坡地”的地方高度有限,但对于来去如风的骑兵而言,这样微的高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在两军即将交锋的关键时刻,哪怕只是一丁点的地形优势,双方将领都绝不会轻易放过。
郭子仪凝视着远处的叛军阵营,眉头不禁微微皱起。
通过对敌军阵势的观察,他意识到安守忠绝非等闲之辈,而是一个深谙兵法、善于作战的劲担
只见那叛军的阵形宽阔无比,同样也是延绵数里,远远望去,就像一条巨大的黑色长蛇盘踞在河西边军的正前方。
粗略估计,叛军的兵力明显多于河西边军,起码多出一倍有余,大概在两万至三万骑兵之间。
如此悬殊的兵力对比,让郭子仪心中暗自思忖应对之策。
然而,尽管人数稀少,但河西边军的将士们毫无惧色,心中反倒燃起了熊熊的滔战意。
毕竟,这支由王忠嗣亲手培育出来的河西和陇右边军,与安禄山所率领的人马之间素有仇怨。
郭子仪目光如炬,锐利地扫视着战场,试图寻找到安守忠的帅旗所在之处。
可任凭他如何仔细搜寻,那面象征着敌军统帅的旗帜却始终未曾出现在他的视野之郑
此时此刻,双方军队陷入了短暂的对峙状态。
两边的将领皆趁着这段宝贵的时间,全神贯注地观察着自己正面对峙的敌手。
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