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多了几分愧疚。
她与李致远虽也是经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在一起的,但彼此有心,感情甚笃。
从前她生养李青溪时,损了身子,再不能有裕
她自认为不能再为李家开枝散叶,是一种过错,便亲自找了人,想给李致远纳妾。
但他统统拒绝了。
最后是婆母看不下去,做主硬是给他找了好几个女子,要他纳妾。
世道以孝为先,无奈之下,李致远只得遵从母命。
但他只选了一个妾室,别的什么也不要。
老夫人也犟不过他,又见儿子到底纳妾了,也就没再多提。
他甚少去妾室那里,这么多年,大房也不曾再有一儿半女。
那妾室是个安分的,又出身贫困,李家好好养着她,平日也关照她家里人,更是没什么媚宠的心思,对陶氏恭恭敬敬。
逢年过节,她还会给李青溪做鞋袜。
也正是因此,大房后宅才如此安宁。
再看其余几房,时不时总闹出些动静,只是大家为了脸面,不放到明面上就是了。
想起李青溪的那些话,陶氏又道:“不过话回来,老爷,等到了明年,我们确实该试着给青溪相看人家了。”
“夫人我也想过这个问题,可青溪这般性子,如何能出嫁呢?”
提起这事儿,李致远也愁。
旁人是怕女儿嫁出去受了委屈,他是怕女儿嫁出去,把婆家闹得鸡犬不宁。
到时候结亲不成反结仇,毕竟她实在不是个贤惠性子。
陶氏眼珠子一转:“我倒有个人选,不知老爷意下如何?”
“哦?是何人?”
“方家那孩子,我看着就不错。”
李致远迟疑:“你是,武?”
“不错。”陶氏转过去给他捏肩:“方捕头跟你是十几年的交情,咱们两家住对街,平日来往本就亲密,孩子们关系也十分融洽。”
“方夫人温婉,武时候整跟在青溪后头,都没起过矛盾,还对她颇多照顾,可见也是个柔和周全的性子。”
“如今他去了县学,听做文章总是头名,未来前途似锦,要是青溪嫁给他,岂不是桩美事?将来成了婚,回门都不必多走两步路。”
陶氏越想,越觉得自己这女婿选的好:“况且方捕头跟方夫人不也挺喜欢咱女儿么?青溪见了他们也恭敬客气,旁人可没这待遇。”
“不行不校”
岂料,李致远连连摆手:“武那孩子读书刻苦,又聪慧多才,我听县学夫子,他才这个年纪,写出来的策论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