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
功效:杀虫消积。
用法:将苦楝皮洗净,加水适量煎汤,去渣取汁。用汁煮粥,加入大米煮至粥熟。每日1剂,分2次服。
用途:用于蛔虫、蛲虫等寄生虫病,可缓解腹痛、腹胀等症状。
(九)苦楝皮汤浴
组成:苦楝皮30克,苦参20克。
功效:杀虫止痒。
用法:将苦楝皮、苦参洗净,加水适量煎汤,去渣取汁。倒入浴缸中,洗澡时浸泡全身。每日1次。
用途:用于皮肤瘙痒、疥癣等疾病,可减轻症状。
(十)苦楝皮熏洗
组成:苦楝皮20克,艾叶15克。
功效:杀虫止痒。
用法:将苦楝皮、艾叶洗净,加水适量煎汤,去渣取汁。用汁熏洗患处,每日2次。
用途:用于疥癣、湿疹等皮肤病,可缓解瘙痒、皮疹等症状。
苦楝皮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在临床治疗还是日常保健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具有杀虫、疗癣等功效,还能清热燥湿、利水消肿。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其特性和具体情况合理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苦楝皮的应用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一、杀虫作用
药理研究:苦楝皮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川楝素。实验研究表明,川楝素能使蛔虫虫体自发活动加强,出现间歇性剧烈收缩,使虫体失去附着肠壁的能力而被排出体外。这种对寄生虫的麻痹和驱离作用在现代药理学实验中得到了验证,从科学角度解释了它在传统医学中用于驱虫的原理。
临床研究:在临床应用中,以苦楝皮为主的方剂用于治疗蛔虫病和蛲虫病时,确实观察到患者排出虫体,症状得到缓解。例如一些研究对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使用含有苦楝皮的复方制剂,在治疗后粪便检查显示寄生虫卵数量显着减少,进一步证明了其驱虫效果。
二、治疗皮肤病作用
抗真菌研究:对于疗癣的作用,苦楝皮提取物对多种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有抑制作用。研究发现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破坏真菌的细胞膜或者抑制其代谢过程来发挥抗真菌功效,这为其外用治疗疥癣、湿疹等皮肤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止痒机制探索:在止痒方面,它可能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来缓解瘙痒。当皮肤出现炎症时,会释放如组胺等致痒物质,苦楝皮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具有抗炎作用,从而减轻这种炎症反应,达到止痒的效果。
三、清热燥湿与利水消肿作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