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炎、牙龈炎等口腔疾病属胃火炽盛者。药理研究显示,清胃散能抑制口腔细菌生长,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栀子金花丸:由栀子、黄连、黄芩、黄柏、大黄、金银花、知母、花粉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肺胃热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目赤眩晕,咽喉肿痛,大便秘结等。栀子在其中发挥清热泻火的作用,与其他药物协同,全面清除肺胃之热。常用于治疗口腔溃疡、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属肺胃热盛者。现代研究表明,栀子金花丸具有抗菌、抗炎、解热等作用,能有效缓解上述疾病的症状。
泻肝汤:由栀子、芍药、枳实、石膏、黄芩、白术、甘草、茯苓组成。可治疗肝气实热,目赤若黄,胁下急,便难。方中栀子清泻肝火,与其他药物配伍,起到疏肝清热、利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急性肝炎、胆囊炎等属肝郁化火者。临床研究发现,泻肝汤能改善肝脏功能,减轻肝脏炎症,缓解胁肋疼痛等症状。
五、举例十个使用方法治疗
治疗热病心烦:取栀子10克,淡豆豉10克,加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分2次温服。可缓解发热、心烦、失眠等症状。
治疗黄疸:茵陈30克,栀子15克,大黄6克,加水煎煮后服用。对于湿热黄疸,能促进黄疸消退,改善肝功能。
治疗血热吐血、衄血:栀子10克,生地黄15克,牡丹皮10克,加水煎煮,每日1剂,分2次服,有凉血止血之效。
治疗目赤肿痛:栀子10克,菊花10克,决明子10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可清肝泻火,缓解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等症状。
治疗热毒疮疡:栀子研末,用醋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 - 2次,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治疗淋证:栀子10克,车前子15克,滑石20克,甘草5克,加水煎煮,可清热利湿通淋,用于治疗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治疗风火牙痛:栀子10克,黄连5克,生石膏30克,加水煎煮后含漱,可清胃泻火,缓解牙痛。
治疗痤疮:栀子10克,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加水煎煮,内服结合药渣湿敷患处,可清热解毒,改善痤疮症状。
治疗儿夜啼:栀子3 - 5克,研末,用适量面粉和水调成糊状,敷于儿足心涌泉穴,每晚1次,可清热除烦,改善夜啼症状。
治疗扭挫伤:栀子适量,研末,用白酒调成糊状,外敷于扭挫伤部位,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六、配伍与禁忌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