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胆固醇(LdL - c)的水平,同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的含量。这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高血脂症,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调节血糖水平
- 桑黄可以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抑制肝糖原分解等多种途径来降低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桑黄可以辅助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六、保肝作用
保护肝细胞
- 桑黄对肝脏有保护作用,能够减轻化学性肝损伤、酒精性肝损伤和病毒性肝炎等对肝脏的损害。它可以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调节肝脏的代谢功能,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在肝病患者的辅助治疗中,桑黄有助于改善肝功能。
一、桑黄的生长产地分布
桑黄是一种寄生在桑属植物上的大型真菌,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亚洲国家。在我国,桑黄主要生长在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等地。其中,东北地区的长白山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森林资源,成为了优质桑黄的重要产地之一。长白山地区气候寒冷,森林覆盖率高,土壤肥沃,为桑黄的生长提供撩独厚的条件。此外,云南、四川等地的山区也有桑黄生长,这些地区的桑黄在形态和功效上可能会因地域差异而略有不同。
桑黄通常生长在桑树的树干上,尤其是那些树龄较长、生长状况良好的桑树。它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为苛刻,需要适夷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在温度方面,桑黄生长的适宜温度一般在15c - 25c之间;湿度则要求保持在70% - 90%左右。光照条件上,桑黄喜欢散射光,过强或过弱的光照都不利于其生长。由于桑黄的生长周期较长,一般需要2 - 3年才能成熟,加之野生资源日益稀缺,这也使得桑黄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二、形态与特征
桑黄的形态较为独特,整体呈半圆形或马蹄形,菌盖直径可达10 - 20厘米,甚至更大。菌盖表面较为粗糙,有明显的同心环带和放射状皱纹,颜色多为黄色、黄褐色至深褐色,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颜色会逐渐加深。菌盖边缘较薄,呈钝圆形或波浪状。
桑黄的菌肉为黄色至深黄色,质地坚硬,纤维状。菌管较短,一般为0.5 - 1厘米,颜色与菌肉相似。管口较,呈圆形或近圆形,每毫米有4 - 5个。桑黄的孢子呈椭圆形,光滑,无色至淡黄色。
在野外识别桑黄时,需要注意与其他类似真菌进行区分。一些外观相似的真菌可能不具备桑黄的药用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