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见识到了。
即便姜河不识字没文化,但生活常识跟人情世故却一点都不比自己差。
她回过身来,笑着对包打听道:“包叔,我爹说得也有道理,他的确跟读书人说不到一块儿去,不知你手里可有市井一些的宅子?”
被叫“包叔”的包打听连忙拱手作揖:“不敢当不敢当,大奶奶可别折煞我了。”
客套完,又忙笑道:“倒还真有一处,我带大奶奶你们去瞧瞧。”
众人各自登上马车,跟着包打听的马车来到距离西市两条街远的地方,算是个闹中取静的地方。
包打听边拿钥匙开门,边笑道:“这宅子离西市近,平时想买个什么都方便。
周围住的大都是在西市开铺子做买卖的商户人家,都是打开门做生意的,讲究个和气生财,等闲也不会与人起争执。
我前几年卖过一座这条街上的宅子,后来在酒馆碰到那位买宅子的邹郎君,邹郎君还夸我卖他的宅子好呢,说这宅子不光地段好,邻居也都是和善人儿,为此邹郎君还替我结了酒钱。
要不是看大奶奶孝顺,才进京就张罗着给自己爹爹买宅子,我还不舍得将这宅子介绍给大奶奶您呢。”
姜椿笑道:“包叔果然不负‘包打听’威名,竟然连我才进京都晓得。”
包打听笑呵呵道:“宋家大爷跟大奶奶昨儿进京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的,我就是想不知道都难。”
说着,他恭敬地一伸手:“大奶奶请,郎君跟小郎君请,刘管事请。”
进了院子后,姜椿四处打量下这座宅子。
跟翰林院那边的那座宅子类似,这宅子也是灰瓦白墙,正房面阔三间,两旁各有一间充当灶房的耳房。
东西厢房各有两间,另还有一间柴房,一间牲口棚以及一间茅厕。
最值得欣喜的是,后院还有一口井。
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只不过没有翰林院那宅子精致,既没有养睡莲的大缸,廊柱跟窗棂也没有雕花。
姜河瞅了个包打听背对他们的功夫,使劲朝姜椿挤了挤眼,言下之意,这宅子他很中意。
刘管事瞧见后,主动替姜椿询问价格:“老包,咱们不是头一次打交道了,我这又是替我们姑太太办事,带大奶奶来买宅子,你也别要谎,直接给个实诚价。”
包打听作出个为难的模样来,踌躇好一会子,这才两手各伸出两个指头来:“二千两百两,是宅子主人给我的最低价,再低的话你们就得跟宅子主人亲自去谈了,但以我对那位郎君的了解,只怕是谈不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