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也罢,亲人也好,触及他的利益,都不能妥协,只要妥协了一次,露出他有软肋,就会被人捏住七寸。他的母亲,不正是用这样的方式,一次又一次的要挟他,一次又一次的让他不得不遂她所愿?
等刘挽把计划书都写好,月阁那里也传来好消息,印刷术成功了弄出来!纸可以印上字,而且按刘挽提醒用的胶泥,甚至可以完全随便的刻各种各样的字,需要哪一个字都能够随意替换,方便得很!
听到这样的结果,刘挽默默低下了头,活字印刷术,就这么被人提前弄出来了。果然国家对科技的重视,绝对能够促成技术的突飞猛进。
刘彻得到一本印刷出来的《论语》时,喜不自胜,连声的叫唤着好,好。
对此刘彻又怎么会不知道这样一桩研究成果对大汉的意义呢。正是因为清楚,刘彻对月阁内研究出这一技术的人都大肆封赏。
消息不可避免的就传到墨家人的耳朵里。阴阳家他们真行。但不得不承认,印刷术配上纸,这对世间是为大利,有了这两样的配合,他们完全可以将从前难以抄录的书全都印出来,这样就能保留他们的藏书,不至于让他们自家的传承中断!
他们墨家自己的藏书,早年有多少,如今又有多少,他们自己有数,也十分盼望有些技术可以推广。
对此,刘挽就跟刘彻建议了,技术推广是早晚的事。但在此之前,朝廷也得争几分利,没得凭白便宜了那些豪强贵族。
对的,刘挽的意思是利用印刷术,把各家的书都弄上一份。须知纵然天下的藏书之丰在皇宫,并不代表在大汉朝能活下来的各家,他们没有自己的家底。
文化不能垄断,一但垄断,这些人就会爬到人的头顶上作威作福。
把各家的藏书掏出来,建一座藏书楼,供天下人看,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他们手脚干净,就可以让他们入藏书楼内读书,此举对朝廷,对天下人是为百利而无一害。
刘彻什么反应,同意之极的反应。
“这件事须得让他们各家达成共识。”刘彻想,这样的事肯定得干,而且就得让刘挽去负责,别的人来办这桩事,功劳记不到刘彻的头上,未必不会有人借此壮大发展自身的势力。刘挽就不一样了,桩桩件件都为他这个当爹的,又是有远见,有谋划之人,他有何理由不想让刘挽去干?
至于考虑到刘挽的年纪问题,说句不好听的话,刘挽自小到大办的哪一件事不好?生意都能做得不错,不过是给刘挽几个人,让她在上面掌舵罢了,刘挽必能担起重任。
“我去跟他们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