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话不说,胡大老爷就一人一个大红包。
直接挑明道:“你们放心,咱家不是那种痴心妄想之人。”
“宫中隐秘,咱家压根不感兴趣,咱特意托皇后把你们请来,就一个目的。”
“你们得把咱家侄女儿给教好、教明白了1
“干好了,不仅咱认下了这份人情,月儿这个将来的太子妃,也会记下你们这份人情1
“你们可明白?”
都说到这个份上,哪还有不明白的。
要知道,这里面可是既有皇后的面子,还有胡惟庸这位前任丞相以及胡馨月这位新晋太子妃的面子在。 三位一等一的大佬的面子加在一起,何况还不是什么犯忌讳的事儿,她们凭什么不卖力气?
就此,四名来自坤宁宫的资深女官,开始了在胡府的教学生涯。
行走、见礼、说话、操持宫内事务……
可以说,马皇后其实巴不得提前培养一下胡馨月呢。
只能说胡惟庸来得正好。
毕竟,太子妃可不就是将来的皇后嘛。
那进宫之前多学学,这进来以后不就能把东宫打理得井井有条了?
不然……坤宁宫的女官啊,哪里是那么容易放出来的。
这边胡馨月的问题解决了,另一边的胡仁彬倒是没啥问题。
现在的他,干脆就学着胡大老爷以前的搞法,直接住到了田地旁边。
每天照料并且记录着红薯田里的一丝一毫变化。
显然,他心里非常清楚,这就是他爹给他的保命符和功勋表。
若是这都不用心,那还不如早点一头撞死算了。
而府上的事儿都消停得差不多之后,乡试的考卷也批改完毕了。
而至此,乡试的成绩也彻底出炉了,要放榜了。
这一日,应天府,府衙门口直接张贴出了大大的乡试榜单。
而一波波的衙役,则举着喜报敲锣打鼓的报信去了。
这可是个有大好处的差事!
甭管去报信的是谁家,但凡喜报上门了,那报喜银子可就少不了。
而若是一不小心去的是大户人家,对方又特别高兴地话,仅仅是一家的报喜银子就足够抵消他们一年的收入了。
因此,每届科考的时候,光是为了送喜报一事儿应天府衙里就得先争个大半时辰。
然后才是一窝蜂的送喜报!
只不过,绝大多数的考生,还是习惯来府衙门口亲自来看看成绩。
毕竟,都憋了那么久了,谁还能憋得住呢?
这不,一大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